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第三中文网 > 第440章 荒野大镖客ON LINE(第1页)

第440章 荒野大镖客ON LINE(第1页)

火车骤然刹停带来的巨大惯性,把车厢里的人狠狠甩向前方。

莱昂纳尔的手撑在前排座椅靠背上才稳住身子。

莫泊桑就没那么幸运,他差点从座位上滚下来,膝盖磕在了硬木边缘,疼得他龇牙咧嘴。

他。。。

秋意渐深,巴黎的街巷裹上一层薄霜。塞纳河畔的书摊早早亮起油灯,旧书贩子哈桑裹着厚呢大衣,在一堆泛黄诗集中翻出一本《钢铁纪年》法文初版,用红笔在扉页写下“限量存世”四字,轻轻摆上最显眼的位置。他知道,这本书已不止是文字,它成了某种象征??像一面被风撕破却依旧高悬的旗。

莱昂纳尔那晚并未回蒙马特的公寓。他沿着塞纳河步行至卢森堡公园,坐在长椅上读完比利的信,一遍又一遍。铅笔画上的六个背影瘦小却挺直,星空浩瀚如墨,仿佛整片宇宙都在见证这场沉默的觉醒。他忽然想起汤姆最后一次带他们穿过矿区小径时说的话:“你们听不见地底的声音吗?那是我爸还在敲墙。”那时他们以为那是孩子的幻想,可如今,那声音分明已化作千万人口中的歌谣、笔下的句子、议会厅里的质询。

第二天清晨,六人再度聚于贝尔纳位于蒙马特的小办公室。窗外雾气弥漫,屋内煤炉噼啪作响。桌上摊开着三份电报副本:一份来自苏黎世,确认德语版《钢铁纪年》已秘密运入德国西南部多个工业城市;第二份来自哥本哈根,北欧观察团宣布将向国际劳工大会提交联合议案;第三份则由雅克从纽约发来,仅寥寥数字:“《新共和》遭搜查,稿件未毁,转移至地下印刷所。”

“他们开始动手了。”于斯曼点燃一支烟,眼神冷峻,“先是舆论抹黑,再是经济施压,现在直接动用权力机器。这是一套完整的镇压流程。”

“但我们也早有准备。”莫泊桑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地图,铺在桌上。那是欧洲地下出版网络的密布脉络,红线连接着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日内瓦、维也纳,甚至延伸至圣彼得堡。“只要主干不断,支流就不会干涸。我们不是一本书的命运,而是一场运动的起点。”

左拉默默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贴满了剪报与读者来信。一封来自里尔纺织女工的信写道:“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领不到一分钱养老金。读到你们写的矿工故事,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是命苦,是被人剥削。”另一封来自图卢兹的学生:“老师说你们是‘煽动者’,可我觉得,你们才是真正的教师。”

“我们正在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左拉轻声说,“不是靠口号,而是靠真实。”

就在此时,门被猛地推开。玛德琳?杜邦冲了进来,脸色苍白,手中攥着一份刚出炉的《时报》头版。

“出事了。”她喘息道,“文化部下令,《人民之声》主编埃米尔?贝尔纳被暂停职务,刊物面临查封。理由是‘传播颠覆性言论,危害国家稳定’。”

房间骤然凝滞。

“他们要斩首。”塞阿尔低语。

“那就换一个头。”莱昂纳尔站起身,语气平静得令人吃惊,“《人民之声》可以停刊,但声音不能停止。我们立刻成立‘真相联盟’,整合所有支持我们的媒体、工会、知识分子团体,建立独立通讯网络。不再依赖单一平台,而是让信息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你打算怎么做?”阿莱克西问。

“广播。”莱昂纳尔答道,“不是政府控制的那种,而是民间自发的朗读会、街头宣讲、工人夜校。每一座工厂、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大学,都成为我们的讲坛。我们要让《钢铁纪年》变成一部‘活的文献’,由千百人共同讲述。”

计划迅速展开。

三天后,在里昂一家废弃纺织厂改建的工人俱乐部内,首次“真相之夜”举行。三百余人挤满大厅,包括罢工失败的织布工、被解雇的铁路技工、还有几位戴着面具的记者。台上没有聚光灯,只有一盏煤油灯照亮讲台。第一位发言人是个十六岁的女孩,名叫艾米丽,她的父亲死于一次未上报的锅炉爆炸。

她站在台上,声音颤抖却坚定:“我想念我爸。他常说,机器不会骗人。可现在我知道了,骗人的不是机器,是操纵机器的人。我读了《钢铁纪年》,才知道美国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苦。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哭,是为了说??我们受够了。”

台下鸦雀无声,随后掌声雷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类似的集会在法国各地爆发。南特港的码头工人组织夜间读书会,每人轮流朗读一章《钢铁纪年》;波尔多的学生在校外墙上刷写书中金句:“当利润高于人命,文明便已破产”;斯特拉斯堡的一群医生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建立“工业伤害医疗基金”,并引用报告中矿工肺病数据作为依据。

与此同时,国际反响持续升温。

柏林《自由之声》推出特别专辑《欧洲的良心》,将六位作家称为“新时代的伏尔泰”;维也纳艺术学院举办名为“钢铁与灵魂”的展览,展出根据书中描述创作的素描与雕塑;甚至连罗马教廷内部也有神职人员私下传阅该书,并在布道中提及“资本的贪婪是对上帝的亵渎”。

然而,卡内基方面并未坐视。

十月下旬,一则消息震惊巴黎:一名自称“前助手”的男子在《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指控莱昂纳尔等人“伪造证据、捏造童工案例”,并附上所谓“康奈尔斯维尔镇政府出具的证明”,称当地从未发生过重大矿难,也无儿童从事井下作业。

文章标题赫然是:《法兰西文人的道德狂想症》。

舆论一时反转。部分保守派报纸趁机渲染“外国作家污蔑美国工业化成就”,甚至有评论称六人为“披着文学外衣的政治刺客”。

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更糟的是,原定参与翻译英文普及版的心理学家保罗?雷诺突然失联。数日后,其妻子寄来一封信,字迹凌乱:“他们带走了他……说他若继续合作,全家将失去住所与生计。请原谅他的退缩。”

众人沉默良久。

“这是恐吓。”莫泊桑冷笑,“但他们忘了,恐惧也能催生勇气。”

就在外界普遍认为《钢铁纪年》运动即将衰竭之际,一场意外事件扭转局势。

十一月初,伦敦《新共和》周刊发布一段音频记录??正是塞阿尔在康奈尔斯维尔矿井附近秘密录制的矿工合唱曲。这段原本用于佐证工人精神状态的录音,经专业修复后清晰可辨,歌声粗粝悲怆,背景还能听见远处铁轨震动与机械轰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