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曾想到洋洋洒洒写了数十万字。与上一本《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用尽洪荒之力的艰涩相比,写这本书却格外酣畅淋漓,那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伴随始终。 这本书的由来,颇有几分峰回路转、云舒霞卷的意味。2015年11月初,学术会议上偶遇学长储朝晖,读博士期间他高我两级,多有交往,他聊起正组织人马做“民国教育社团史”,问我可有社团推荐,可有兴趣加入。我当时已接下浙江大学田正平老师的征召令,承担着《民国社会教育研究》撰写任务,无暇他顾。回来后,和学生李媛说起此事,觉得中国社会教育社很值得一做,她正开始攻读教育史的博士学位,自告奋勇尝试一下,我们一起讨论了框架,并和储师兄做了对接。李媛开始频繁往来国家图书馆,社教社四次年会报告和《社友通讯》是大宗资料来源。按照丛书规定,要以时间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