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关于太子的 > 第一炉香(第1页)

第一炉香(第1页)

是夜,黛玉辗转难眠。

烛火早已熄灭,月光透过窗纱,在锦被上洒下清辉,黛玉翻了个身,望着帐顶的花纹出神,白日里金钏投井的噩耗,宝玉天真无知的神情,还有那枝刺目的桃花,在她心头交织,直到三更时分,她才在疲惫中合上眼睛。

恍惚间,她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梦境,只是这一次,梦中竟飘着绵绵细雨,如烟似雾。雨滴打在水阁外的莲叶上,发出细细密密的声响。

明昭正立在廊下,望着雨幕出神,忽见烟雨朦胧处,转出一抹纤影。

明昭愣在原地,接连数日空盼,原已不敢再作奢想,万没想到神女会在今夜突然现身。

待那身影渐近,认出果真是神女,明昭顿时露出笑意:“神女今夜降临,可是明昭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苍?”

犹记上次梦中相见之时,明昭斜倚榻间,尚不得起身,而今虽仍显清瘦,却身姿挺拔,如雪中青松,自有一段凌云之气。

黛玉看在眼里,知晓这位同样困于病榻的储君,如自己一般,病体有了起色,心头隐隐悬着的牵挂,终于散去,不由轻声道:“无意惊扰殿下清梦。”

“何来惊扰?”明昭目光落在她微蹙的眉心上,“只是神女眉间似有愁绪,可是有什么心事?”

黛玉听他这般问,倒也不觉意外。虽只在梦中交谈过一次,却已领教过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此刻见他一眼便窥破自己心中愁绪,倒印证了上次的印象。

只是她因金钏之事,生出的物伤其类之情,却不好明说,黛玉望着廊外迷蒙的雨幕,黯然道:“见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不免感怀。”

“神女悲天悯人,是苍生之福。只是,还请莫要太过劳心伤神。”

黛玉闻言,唇角泛起一丝苦笑。神女?自己又算什么神女?若真是神女,何至于连一个金钏都救不得?说什么悲天悯人,不过是眼睁睁看着一个薄命人香消玉殒罢了。

明昭见她眉间愁云始终不散,知寻常劝慰已是徒劳,正沉吟间,忽然听见雨水滴落在荷叶之上,声音清脆,如玉磬轻击,不禁心念微动。

昔日太傅曾言,琴音能通神明,可涤尘虑。神女言行间自带清雅气韵,想必深谙音律,若能借琴音疏导,或许比千言万语更见效用。

明昭这般想着,便温声相邀:“阁中备有古琴,神女心结难解,不若借此琴一抒胸臆。琴为心声,或可遣怀。”

黛玉本欲推辞,抬眼却见明昭目光恳切,不由想起这些时日他缠绵病榻之苦,如今初愈便这般关切自己的心绪,若再推拒,倒显得不近人情。何况这水阁幽静,或许真能借琴音排遣几分愁绪。

她眼睫轻垂,终是微微颔首:“既然如此,便叨扰了。”

黛玉随明昭步入水阁,见一具古琴摆在案上,琴身泛着温润的光,像时常被人细心抚弄。她走近琴前,伸手轻触琴弦,指尖刚碰上,琴弦便发出一声轻响,似有无限心事。

黛玉心思杂乱,只信手弹拨,不成章节,几个散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滞涩。明昭静静立在窗前,任由斜雨湿衣,并不催促。

渐渐地,黛玉纷乱的思绪,仿佛随着琴音一点点被梳理开来,手下琴音也渐成曲调,竟是一曲《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这曲赞颂兰花清贞之德的古调,黛玉此刻却品出另一番滋味: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宁摧于风,不失其节。金钏宁可玉碎,以死明志的刚烈,何尝不是同样的气节。

明昭阖目静听,只觉琴音初起时,如泣如诉,继而转为清越高昂,仿佛兰花在山谷中独自绽放,最后归于平和从容,像是参透了世事的无常。

一时间,明昭心中千回百转,生出无限感慨。

待一曲终了,明昭轻声道:“这曲中,不只是对生命的怜惜,更有对芳魂的祭奠。”

黛玉轻抚余弦,低语道:“方才不成调时,心中悲戚难消,后来奏了这《猗兰操》,忽然明白她终是解脱了。”

水阁外雨声渐停,隐隐约约的更漏声,从远处飘来。

明昭正要说些什么,下一瞬,却从梦中清醒过来。

方才抚琴对谈的水阁,残荷,雨声都消散不见,唯有那曲《猗兰操》的余韵,还在心头袅袅未散。

值夜的宫人听得动静,轻手轻脚上前掀起帐幔,晨光霎时涌了进来。

“殿下醒了?可要用茶?”

太子摆了摆手,目光仍有些空茫,枕边似乎残留着若有若无的荷香,他抬手虚虚一握,却只抓住一缕从窗隙透进来的晨光。

更漏又响了一声,提醒着他该起身临朝了。

一连数日,明昭临朝理政时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这日,明昭批阅奏章时,朱笔提起却久久未落。在旁伺候笔墨的郑福海,见他神思恍惚,不免心下着急,悄悄使了个眼色,让小太监换上新沏的六安瓜片,自己则凑近半步,陪着笑开口道:“殿下,方才奴才派人往荣国府送万寿节礼,可巧撞见一桩热闹。”

明昭漫应一声,目光仍停在奏章上。

郑福海见太子没斥责,便大着胆子继续说下去:“正遇上贾政在祠堂前动家法,打得他们家宝二爷哭天喊地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