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分为“语文”、“数学”和“通识”三门课程。
其中“语文”主要对应的是识字认词,“数学”对应的是简单的加减知识,“通识”的内容则稍显庞杂,主要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常识知识。
孟何辰将三本薄薄的册子翻过一遍,心里对课本教授的内容大致有了了解。
“此等课本,并不似小生曾经学过的经史子集,反而更加。。。。。。。”孟何辰一时不知该怎么形容。
“普适。”周衍补充上了孟何辰想说却说不出的话。
孟何辰瞬间恍然,连连点头,“对,普适!这些内容更加普适!”
“在初学经史时,我便曾问过先生——为何要学经,为何要学史?若我连五谷都不分,肢体都不勤,学了经学了史有有何用?”
“先生当时只说,学史通古今,学经贯经纶,”孟何辰摇摇头,叹了一声,“那时我将这话奉为圭臬,将经史子集倒背如流,却落得个入狱流放的下场。。。。。。。”
“流放的路上,我百念俱灰,钻研医书良久,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无通识做积淀,所有的经史子集,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在私塾书院里摇头晃脑背下各种名家名篇,而只是最基础的识字通理,不至于一无所知懵懂茫然地活着而已。
而在此基础上,周衍还想给衍营的居民们扎植的,是“好学”的念头和“学习”的能力。
并非一定要死板地在课堂上学习,而是愿意多在生活中问问为什么,并且在问出问题后,能够了解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问题。
这便是普及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期夜校暂定为期三个月,课程结束后,需对全部居民进行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可得到奖励,不及格者会予以惩罚,并需要参与补考,直到通过为止。”周衍说出自己的规划。
“在第一期夜校结束后,第一期毕业且有意愿继续学习的居民可以报名参加第二期夜校。”
三本明显加厚了不少的册子再次落进神像的掌心。
依旧是“语文”、“数学”和“通识”三门课程。
“语文”除了更多的识字内容外,还有篇幅短小的诗词和文章鉴赏,“数学”则增添了乘除和混合运算,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这两本教材对状元出身的孟何辰都不算难理解,毕竟君子六艺对礼、乐、射、御、书、数都有所要求。
真正让孟何辰震撼的是“通识”这本书!
“杠杆原理。。。。。。压强。。。。。。声的传播。。。。。。光的折射。。。。。。细菌和病毒。。。。。。”孟何辰近乎茫然地读着书中的内容。
每个字他都认识,可合在一起,他竟然看不懂!
孟何辰的记忆力很好,很快就意识到了什么——“杠杆原理和压强,这是宁白江前两日一直在念叨的东西!”
他想起了宁白江在食堂吃饭时还在念念有词的样子,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然抬起头,“那口深井,就是用这些知识开凿出来的吗?!”
周衍笑笑。
“你猜得不错,只需知道这些知识,即便没有图纸,也可以其他手段开凿出深井。”
孟何辰是何其聪明的一个人,他很快就理解了周衍的意思,也因此整个人都陷入了难以形容的震撼!
神仙大人,给他们的并非一瓢水,而是整片汪洋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