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免费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汉贼(第2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汉贼(第2页)

但青鸾并未就此罢休。她调阅该教授过往履历,发现其十年前曾在阿房地宫附近担任临时杂役,虽无直接参与清理工作的记录,却多次出入净秽营驻地。更蹊跷的是,此人原本姓“许”,却在三年前突然改名为“徐延”,仅一字之差,足以混淆视听。

“又是徐家的人……”青鸾低声喃喃。

她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长安。信中提出一个惊人推测:李广逸所建“天网”,并非单纯依靠暴力或药物控制人心,而是一种精密的心理诱导系统。它利用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对意义的渴求,以及对权威的依赖,逐步瓦解独立思考能力。而如今的反扑,正是针对明政教育成果的一场“逆向启蒙”??用科学的形式包装迷信,以理性的语言传播盲从。

刘进读信当晚,彻夜未眠。

他召集明政院核心大臣召开密议,决定提前启动一项尘封已久的计划??“破茧行动”。该计划原定于十年后实施,旨在全面审查全国教育体系是否存在潜在思想渗透。如今不得不提前发动。

命令下达半月,各地陆续上报异常情况:巴郡某村塾私设“灵魂实验室”,声称能测出孩童前世记忆;敦煌画工在石窟壁画中暗藏密码图腾,组合后竟为拉丁文“Imperium”;甚至有地方官员上奏,建议将《观星实录》改为“天命预测年报”,以便指导农事与婚嫁。

刘进一一驳回,同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明月”活动:所有学堂暂停授课一月,师生共同研读《求真榜》《思辨录》《格致初解》等基础典籍,开展公开辩论,鼓励质疑权威。政府出资设立“挑错奖”,凡能指出官方出版物中错误者,无论年龄职业,皆予重赏。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保守派痛斥“动摇国本”,宗教残余势力趁机鼓噪“妖言惑众”,就连部分明政支持者也担忧此举过于激进,恐致社会失序。

但刘进毫不动摇。

他在太学亲自登台演讲:“真理不怕质疑,怕的是不容置疑。如果我们建立的新世界,只是用一种教条取代另一种教条,那我们和李广逸有何区别?真正的文明,不在于人人信什么,而在于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相信什么,并为之负责。”

台下thousands学子肃立聆听,有人泪流满面,有人振臂高呼。那一夜,长安城灯火通明,无数人家围坐灯下,翻阅从未认真读过的课本,讨论起“什么是证据”“怎样才算逻辑”这样陌生的问题。

就在“清明月”进入尾声之际,终南山传来捷报:霍禹率军攻破隐秘据点,击毙六名“灯影”成员,缴获大量伪造文书与催眠器具。其中最关键的一件,是一本手抄《天网总纲》,详细记载了如何通过语言暗示、视觉符号、群体压力等方式操控认知,甚至包括一套完整的“替代父亲”心理建构模型??目标直指崖边少年。

然而,徐衍与主谋双双失踪。

刘进深知,决战尚未到来。

五月十五,晴。玄武门外旌旗猎猎,禁军层层布防。清晨五更,一道身影缓缓走来。竟是那位多年不见的张奉,驿站长张骞之孙。他手持一封火漆密函,神色凝重。

“陛下,东海渔民再次打捞出物。”他说,“不是陶罐,而是一具冰棺。”

棺中躺着一名老者,面容安详,身穿素袍,胸前放着一本焦黑残卷。经辨认,正是李广逸本人。尸检显示,其体内汞毒早已耗尽,死亡时间约在半年前,死因系自焚未遂后冻毙于雪山。而那本残卷,虽烧去大半,但仍可辨识出几行字:

>“吾错在求永生于己身,

>却不知永生在民心。

>今见童子读《格致》,

>方知薪尽火传,非虚言也。

>吾愿以残躯为祭,

>换天下清明一日。”

刘进跪地捧棺,久久不起。

他知道,这或许是又一次骗局。可即便如此,他也愿意相信这一刻的真实。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绝对的真相,而是人们是否还有勇气去追寻它。

当日下午,徐衍被人发现倒在骊山脚下,气息奄奄。临终前,他交给前来接应的青鸾最后一句话:“灯主不在人间,在人心。只要还有人渴望奇迹,他就永远不会死。”

青鸾将这句话刻在了新落成的“思辨碑林”中央。

同年秋,全国九十九座学堂如期竣工。最后一座,正是建在赵氏祖祠旧址上的“南海明理书院”。开学典礼当日,那位崖边少年走入校园,成为第一批学生。他没有名字,便在注册簿上写下:“无名氏,家住海边,志在求真。”

夜晚,他仰望星空,想起小时候渔夫讲的故事:说海对面有座昆仑山,山顶住着不死之神。如今他已明白,世上并无昆仑仙山,也没有长生之术。但他也知道,有一种东西比永生更长久??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执着地追问“为什么”。

风吹过校园,带来远处孩子们齐声朗诵的声音:

>“天地无神,唯人自强。

>不拜虚影,但求真相。

>子不类父?不必类父。

>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