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燕云是谁 > 第124章 张令泽 李兄你说禁军要多少人李筠 30万禁军部队(第1页)

第124章 张令泽 李兄你说禁军要多少人李筠 30万禁军部队(第1页)

张令铎:李兄,你说禁军要多少人?李筠:30万禁军部队(三)

许州的雪停了三日,营地上的积雪被士兵们扫成了堆,堆在营墙根下,像一道白色的屏障。这天清晨,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旗帜上“刘”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刘词带着潞州的兵马,终于回了许州。

李筠亲自领着张令铎、王仲先去营门迎接。刚到营门口,就看见刘词骑着战马走在最前面,旧甲上还沾着些尘土,肩上的刀痕在阳光下依旧清晰。他看见李筠,立刻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李兄,我回来了!”

“刘兄!”李筠迎上去,一把抱住他的胳膊,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兵马——潞州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里的长枪擦得锃亮,头上的赤色盔缨随风飘动,和许州的兵马站在一起,竟有了几分大军的模样。“天井关一战打得漂亮!我听说韩令坤的副将都被你俘虏了?”

刘词笑着点头,又指了指身后一个被绑着的将领:“就是他,叫王审琼,是韩令坤的亲信。我审过了,他对赵匡胤也有些不满,只要好好劝劝,说不定能为咱们所用。”

两人并肩往营里走,张令铎跟在一旁,忍不住开口:“刘将军,现在潞州和许州的兵马加起来有一万多了,加上陆续来投的百姓,差不多能凑两万。只是……咱们要打造禁军,这点人怕是不够。”

李筠脚步一顿,看向刘词:“刘兄,我正想跟你说这事。之前我跟令铎商量,想打造一支属于咱们后周的禁军,可到底要多少人才够,我还没拿定主意。”

刘词思索片刻,看向营地里训练的士兵:“赵匡胤有数十万禁军,咱们要想跟他抗衡,至少得有十万兵马。只是……现在咱们地盘小,粮草也有限,要凑十万兵马,怕是得等秦州和阶州的援兵到了再说。”

“十万?”李筠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坚定,“不够。咱们要的不是能跟他抗衡的军队,是能一举打败他,光复后周的军队。我看,至少得三十万!”

这话一出,刘词和张令铎都愣住了。张令铎连忙说道:“李兄,三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咱们现在才两万兵马,就算加上秦州和阶州的援兵,撑死了也才五万,要凑三十万,得等到什么时候?”

李筠走到中军大帐前,转身看向两人:“咱们不能只靠自己招兵。天下还有很多心向周室的旧臣,还有很多不满赵匡胤苛政的百姓,只要咱们拿到符太后的懿旨,再打几场胜仗,让天下人看到复周的希望,到时候不用咱们招,就会有人主动来投。”

刘词点头:“李兄说得对。不过,三十万兵马的粮草和军械也是个大问题。咱们现在的粮草只够支撑三个月,要是真有三十万兵马,怕是撑不了一个月。”

“这个我早就想好了。”李筠笑着走进大帐,从桌上拿起一张地图,摊在桌上,“许州和潞州的府库里还有些存粮,加上这次从韩令坤那里缴获的粮草,能撑到秦州和阶州的援兵到。等咱们拿下周围的州府,控制了粮道,粮草就不是问题了。另外,我己经让人在许州和潞州建了铁匠铺,赶制铠甲和兵器,只要工匠够多,军械也能跟上。”

就在这时,王仲先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二位将军,汴梁来消息了!咱们派去的斥候说,符太后己经写好了懿旨,就等下个月十五她生辰那天,让咱们的人混进后宫去拿。另外,他们还探到,赵匡胤最近在汴梁城里大肆征兵,好像是想再派大军来攻打咱们。”

刘词脸色一沉:“看来赵匡胤是急了。咱们得加快进度,争取在他出兵之前拿到懿旨,再把兵马整合好,这样才能应对他的进攻。”

李筠点头,又看向张令铎:“令铎,你负责整合潞州和许州的兵马,把他们分成三个营,分别由你、仲先和我来统领,每天加紧训练,尤其是近身格斗和伏击战术,一定要让士兵们尽快熟练。”

张令铎应下:“放心吧,李兄,我一定办好。”

“刘兄,你负责审问王审琼,看看能不能从他嘴里套出汴梁的动静,另外再派人去潞州,把那里的粮草和军械都运到许州来,集中管理。”李筠又对刘词说道。

刘词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仲先,你再派几个斥候去汴梁,协助那边的人接应懿旨,一定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另外,再去周围的州府打探一下,看看哪些官员愿意支持咱们,哪些还在观望。”李筠最后对王仲先说道。

王仲先应下,转身就去安排。大帐里只剩下李筠和刘词两人,刘词看着李筠,忽然开口:“李兄,三十万禁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中间出了差错,咱们怕是……”

李筠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刘兄,我知道这很难。可咱们是后周的臣子,是郭威陛下的旧部,光复后周是咱们的责任。就算再难,咱们也得走下去。你想想,等咱们真的有了三十万禁军,杀回汴梁,救出太后和幼帝,让后周的龙旗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那时候,咱们就是后周的功臣,就是天下百姓的救星!”

刘词看着李筠眼中的光芒,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好!就按李兄说的办,三十万禁军,咱们一定能凑齐!”

当天下午,营地里就开始整合兵马。潞州的士兵和许州的士兵混编在一起,跟着老兵们练习战术;工匠们加快了赶制军械的速度,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从早到晚都不停歇;斥候们骑着马,源源不断地从外面带来消息——有的说某个州府的官员愿意支持他们,有的说某个地方的百姓正在准备起义,还有的说赵匡胤的禁军己经开始集结,很快就要来攻打许州。

李筠每天都要去营地里查看士兵们的训练情况,去军械棚里看看工匠们的进度,还要处理各种消息。虽然忙碌,但他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因为他知道,他们离光复后周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这天晚上,李筠和刘词坐在大帐里,看着桌上的地图,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帐外传来士兵们的呐喊声,那是晚训的士兵们在练习刺杀。李筠放下手中的笔,看向刘词:“刘兄,下个月十五就是太后的生辰了,咱们派去汴梁的人应该能顺利拿到懿旨。等懿旨一到,咱们就派人送到秦州和阶州,让马全义和王景举旗响应,到时候咱们再出兵拿下陈州和亳州,控制住汴梁的外围,这样一来,赵匡胤就成了瓮中之鳖。”

刘词点头:“好主意。只是……赵匡胤肯定会派人拦截咱们送懿旨的人,咱们得派些精锐去护送,确保懿旨能安全送到秦州和阶州。”

“这个我己经安排好了。”李筠笑着说道,“仲先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都是当年跟着他在江湖上混过的,身手好,速度也快,让他们去护送懿旨,肯定没问题。”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士兵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二位将军,秦州来消息了!马全义将军说,他己经整顿好了兵马,大概半个月后就能出发,另外,他还说,阶州的王景刺史己经召集了三万兵马,就等咱们的懿旨了!”

李筠和刘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李筠拿起书信,激动地说道:“太好了!王景有三万兵马,马全义至少也有两万,加上咱们的两万,这就有七万了!再加上那些愿意支持咱们的州府,很快就能凑够十万,三十万也不是遥不可及了!”

刘词看着地图上的许州和潞州,又看向远处的汴梁,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他们继续努力,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实现目标,打造出一支三十万的禁军,杀回汴梁,光复后周。

帐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桌上的地图上,也照在李筠和刘词的脸上。他们的眼神坚定而明亮,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照亮了光复后周的前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