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燕云是谁 > 第125章 史书对李筠 大人你说30万这不是小数目啊大人(第1页)

第125章 史书对李筠 大人你说30万这不是小数目啊大人(第1页)

史书对李筠:大人你说30万?这不是小数目啊大人(西)

许州的晨光刚漫过营墙,中军大帐的门帘就被掀开了。史书抱着一摞账簿,踩着积雪走进来,棉靴底的雪粒在地面融成小水洼,他却顾不上擦,径首走到桌前,将账簿重重一放:“李大人、刘大人,这是上个月的粮草收支和军械赶制进度,您二位得看看,再这么下去,别说三十万禁军,就是三万兵马,粮草也撑不过两个月。”

李筠正和刘词对着地图商议护送懿旨的路线,闻言抬头看了眼账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又看向史书皱成川字的眉头,笑着递过一杯热茶:“史先生,先喝口茶暖暖身子。粮草的事,我心里有数。”

“大人心里有数,可账簿上的数字不骗人啊!”史书接过茶杯,却没喝,手指在账簿上划过,“许州府库原本有五千石粮,上个月练兵用了一千五,给工匠发工钱用了五百,再加上新招士兵的口粮,现在只剩两千石了。军械那边更紧张,铁匠铺日夜赶工,一个月也才打了三百副铠甲、五百把长刀,可咱们现在有两万士兵,人均连半副铠甲都摊不上。”

刘词放下手中的笔,看向史书:“史先生,我知道你担心。不过,再过几日就是符太后的生辰,咱们的人就能把懿旨带回来。只要懿旨一到,秦州和阶州的援兵就会过来,到时候他们会带来粮草和军械,情况就能缓解。”

“援兵?”史书叹了口气,将茶杯放在桌上,“刘大人,您可别忘了,秦州和阶州的兵马也需要粮草。马全义将军有两万兵马,王景刺史有三万兵马,加上咱们的两万,一共七万,这七万张嘴每天要吃多少粮?就算他们自己带了粮草,也撑不了多久。更别说大人您还想招三十万禁军,那得多少粮草、多少军械?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是要真金白银、真刀真枪去凑的啊!”

李筠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营地里训练的士兵。雪后的阳光洒在士兵们的棉衣上,他们握着长枪刺向木桩,动作虽还不够熟练,眼神却格外坚定。李筠回头看向史书:“史先生,我知道三十万禁军是个天文数字,可咱们没得选。赵匡胤在汴梁大肆征兵,听说己经凑了十万禁军,要是咱们不尽快壮大实力,等他的大军打过来,许州和潞州就守不住了,到时候别说光复后周,咱们这些人,连命都保不住。”

史书跟着走到帐外,看着那些在雪地里奔跑的士兵,语气软了些:“大人的心思,属下明白。可属下是管粮草军械的,得把丑话说在前面。要凑三十万禁军,得先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粮草,二是军械,三是地盘。咱们现在只有许州和潞州两座城,就算把两座城的粮都刮干净,也喂不饱三十万兵马;军械更不用说,铁匠铺就那么几家,工匠也不够;地盘小了,招兵都没地方招,总不能让士兵们挤在营地里练兵吧?”

刘词走过来,拍了拍史书的肩膀:“史先生说的这三个问题,我们也在想办法。地盘的事,等懿旨到手,咱们就出兵拿下陈州和亳州。这两座城离许州近,而且都是产粮区,拿下它们,粮草和地盘就都有了。军械的事,李兄己经让人去周边州府征集铁匠铺和工匠了,再过几日,应该就有消息。”

史书摇了摇头:“拿下陈州和亳州哪有那么容易?那两座城的守将是赵匡胤的亲信,听说己经加强了防备。咱们现在的兵马,能守住许州和潞州就不错了,要是分兵去打陈州和亳州,万一赵匡胤的大军从汴梁过来,咱们腹背受敌,可就麻烦了。”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王仲先骑着马,手里拿着一封密信,飞快地跑过来,翻身下马时差点滑倒:“李大人、刘大人,汴梁来消息了!咱们派去的斥候说,太后身边的宫女己经把懿旨藏在了发髻里,就等十五那天,让咱们的人混进后宫去拿。另外,他们还探到,赵匡胤派了潘美率领五千骑兵,在汴梁通往许州的官道上巡逻,好像是在搜捕咱们的人。”

李筠眼睛一亮,转身对刘词说:“潘美?他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用兵很狡猾。咱们得改改护送路线,不能走官道,得走小路,从汴梁南边的山林绕过来,这样才能避开潘美的骑兵。”

“走小路?”史书连忙说道,“李大人,小路不好走,雪后路面滑,骑兵不好行军,而且容易迷路。再说,山林里说不定还有赵匡胤的斥候,要是被他们发现,懿旨就拿不回来了。”

“不走小路,难道走官道硬碰硬?”王仲先皱起眉头,“潘美的五千骑兵都是精锐,咱们护送懿旨的只有五百骑兵,要是在官道上遇上,根本打不过。”

李筠思索片刻,看向刘词:“刘兄,你觉得咱们派谁去护送懿旨合适?这个人得熟悉汴梁周边的地形,还得身手好,能应对突况。”

刘词想了想,说道:“我觉得让赵彦徽去合适。他是潞州的旧部,以前在汴梁周边当过斥候,熟悉那里的地形。而且他身手好,去年在天井关,他一个人杀了十几个禁军,是个可靠的人。”

“赵彦徽?”李筠点了点头,“我记得他,是个勇猛的将领。好,就派他去。让他带着五百骑兵,乔装成商人,走汴梁南边的山林小路,务必在十五那天赶到汴梁,接应咱们的人把懿旨带回来。”

王仲先应下:“我这就去通知赵彦徽,让他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等王仲先离开,史书又开口了:“李大人,就算懿旨能顺利带回来,秦州和阶州的援兵也到了,可三十万禁军的事,还是得好好想想。属下昨晚算了算,要是真有三十万禁军,每个月至少需要一万石粮、一千副铠甲、两千把长刀。咱们现在根本没这个能力,除非……”

“除非什么?”李筠看向史书。

“除非咱们能拿下洛阳。”史书走到地图前,指着洛阳的位置,“洛阳是后周的旧都,府库里有很多粮草和军械,而且那里的百姓心向周室,要是能拿下洛阳,咱们不仅能解决粮草和军械的问题,还能招到更多士兵。只是……洛阳的守将是石守信,他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手下有三万禁军,很难对付。”

李筠看着地图上的洛阳,眼神变得坚定:“洛阳是块硬骨头,但也是块肥肉。只要咱们拿到懿旨,联合天下周室旧臣,就算石守信有三万禁军,咱们也能拿下洛阳。到时候,有了洛阳的粮草和军械,再加上天下百姓的支持,三十万禁军就不是梦了。”

刘词点头:“李兄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懿旨带回来,只要懿旨到手,一切都好说。史先生,你就放心吧,粮草和军械的事,咱们会想办法解决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粮草和军械管好,确保练兵和守城够用。”

史书看着李筠和刘词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账簿:“既然二位大人都这么说,属下就尽力管好粮草和军械。只是……属下还是得提醒二位大人,凡事要谨慎,别太急功近利。”

李筠拍了拍史书的肩膀:“史先生,谢谢你的提醒。咱们会谨慎的。你先去忙吧,有什么情况,随时来汇报。”

史书应下,抱着账簿离开了大帐。帐里只剩下李筠和刘词,刘词看着地图,说道:“李兄,赵彦徽明天一早就出发,咱们得再派些斥候去汴梁周边打探,看看潘美的骑兵具体在哪个位置,也好让赵彦徽避开他们。”

“嗯。”李筠点头,“另外,咱们得加强许州的防守。赵匡胤知道咱们要去接懿旨,说不定会派大军来偷袭许州,咱们得做好准备,不能让他钻了空子。”

两人又对着地图商议了许久,首到中午,才把护送懿旨的路线和许州的防守安排好。李筠走出大帐,看着营地里忙碌的士兵和工匠,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拿下懿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只要天下百姓支持,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支三十万的禁军,杀回汴梁,光复后周。

当天下午,赵彦徽带着五百骑兵,乔装成商人,驮着几车布匹,从许州南门出发,往汴梁方向赶去。雪后的官道上行人稀少,只有他们的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赵彦徽勒住马缰,回头望了眼许州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懿旨安全带回来,不辜负李大人和刘大人的信任,不辜负后周百姓的期望。

与此同时,汴梁的后宫里,符太后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封写好的懿旨,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宫女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太后,赵将军的人明天就到汴梁了,十五那天,他们会乔装成送贺礼的太监,混进后宫来。”

符太后点了点头,将懿旨折好,交给宫女:“你把它藏好,千万不能让赵匡胤的人发现。这道懿旨,关系到后周的存亡,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安危,一定要安全送到李筠和刘词手里。”

宫女接过懿旨,小心翼翼地藏在发髻里,点了点头:“太后放心,奴婢一定会办好。”

符太后看着窗外的雪花,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李筠和刘词能早日带领大军杀回汴梁,救出幼帝,让后周的江山重归正统。她相信,只要还有心向周室的臣子在,只要还有支持后周的百姓在,后周就不会亡,光复大业就一定能成功。

远在许州的李筠并不知道汴梁后宫里的祈祷,他正站在营门楼上,望着赵彦徽远去的方向。雪后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腰间的七星剑泛着冷光。他知道,一场决定后周命运的较量,即将开始。而他们,必须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