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明了什么书写系统 > 第三 新苏美尔帝国(第2页)

第三 新苏美尔帝国(第2页)

由于古提人统治时期遵循着烧、杀、掠、抢的政策,极具破坏性,因此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城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反抗。我们也可以肯定,在反抗古提人的长期斗争中,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城市不断取得成果。在古提人统治的后期,一些苏美尔和阿卡德城市开始逐步取得独立地位。上述的拉伽什城邦就是最早的一例。

最后给古提人的统治以致命一击的是乌鲁克的恩西乌图赫加尔(Utuhegal)。大约在公元前2120年,乌图赫加尔集合了一支军队,揭竿而起,目标直指被称为“山里的带刺毒蛇”的古提人统治者,苏美尔的许多城市的恩西跟随他起义。古提人,作为长期受到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痛恨的外来入侵者,最终战败。其末代统治者提里千(Tiriqan)企图逃跑,但终被抓获,被交到苏美尔人领袖乌图赫加尔手里。对此,有文献这样记载:

乌图赫加尔坐在那里;提里千跪倒在他的脚下。乌图赫加尔把一只脚放在他的脖子上,他把苏美尔的霸权重新揽回到了他(自己)手中。

由于自吉尔伽美什时代以后,乌鲁克先后为苏美尔贡献了四个王朝,所以历史学家们习惯上把乌图赫加尔所创立的王朝称为“乌鲁克第五王朝”。乌鲁克第五王朝是个非常短命的王朝,乌图赫加尔仅仅统治了7年,就被他自己的一位官员——据说还是他的亲属甚至兄弟[55]——乌尔的总督乌尔纳木[56](Ur-Nammu,约公元前2112—前2095年在位)驱逐。

乌图赫加尔死后,“其尸体被河水冲走”。乌尔纳木攫取了“乌尔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称号。他所创立的王朝,史称“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

三、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文明最后的辉煌

乌尔纳木所创立的乌尔第三王朝,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乌尔纳木及其继承者们恢复了阿卡德帝国的疆域,还因为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提供了长达100年之久的相对和平与繁荣发展时期,为苏美尔文化在各方面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苏美尔复兴时期或新苏美尔帝国时期。

图4。18乌尔纳木的石雕残片。图的中间一栏表现的是位于左侧的乌尔纳木(上身残缺,只余下身腿脚)正走向端坐着的神;最下面一栏表现的则是乌尔纳木肩扛工具亲自参加修建神庙活动的场景,以彰显他对神的虔敬

在乌尔纳木统治的18年时间里,他除了把古提人的残部驱逐出美索不达米亚以及解决与西南埃兰的冲突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经济建设和保持政治稳定。为此,他不惜采取政治联姻的外交手段,娶了一位马里总督的女儿为妻,以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还修建和加固城墙,以防止外来的入侵者,毕竟古提人的“恐怖统治”给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心灵留下了太多的印记。

在经济建设方面,乌尔纳木采取诸多措施保证商路的畅通。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乌尔城的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保证商路的畅通成为关键。他花费很大的精力开凿运河,并筑堰或堤坝来调节水位。运河的作用一半是用于农田灌溉,一半是用于内河航运。乌尔纳木开凿的运河使得船队可以从波斯湾最远端的马干抵达乌尔,就像从前在阿卡德帝国时期商船可以从马干直接到达阿卡德城一样。

图4。19乌尔纳木铜像。描绘了他头顶篮子修建神庙的情景。这样的塑像通常要埋在神庙的地基之中,目的是为了让神灵永远记住统治者修建神庙的善举

经济的发展为乌尔纳木从事宗教和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乌尔纳木像其他盛世时期的君王们一样,当然忘不了修建神庙这样的头等大事。在尼普尔城,他重修了国神恩利尔的庙宇伊库尔(Ekur),因为他只有通过控制尼普尔,才能获得“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称号。拥有尼普尔之后的“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称号,无疑意味着巴比伦尼亚的南北统一。他还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修建了塔庙或阶梯塔庙,这些城市包括乌尔、乌鲁克、埃利都和尼普尔等,还有其他许多城市,现在这些塔庙遗址仍然是其重要的风景。在这些塔庙之中,无疑以乌尔城的工程最大,最为壮观。

乌尔城的塔庙也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好的塔庙,堪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塔庙的典型代表。它是由泥浆做成的土砖建造而成,在土砖的外表用沥青贴上一层烘烤后的黏土砖。乌尔城塔庙的基座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0。50米和43米,整个建筑至少有三层,现在只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分保存了下来,保存下来的部分高度为20米左右。其他城市的塔庙没有乌尔城塔庙保存得这么好,在塔庙构造的细节方面也与乌尔城塔庙略有不同,但它们在整体形状、方位、功能以及与主神庙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保持着基本的一致性。乌尔纳木所建造的塔庙为后世所借鉴,它们无疑成为《圣经》中的巴别塔、古埃及人的金字塔甚至古希腊神庙建筑创作的原型和灵感的源泉。

图4。20舒尔吉青铜奠基雕像。公元前2100—前2000年。出自尼普尔的伊南娜神庙

乌尔纳木的另一项功绩就是在国内建立正义秩序,他“把土地从窃贼、抢劫者和反叛者手中解放出来”,其标志就是长期以来被誉为迄今保存下来的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的《乌尔纳木法典》。但最新的材料,即最新发现的该法典前言的遗失部分表明,这部法典实际上是其子和继任者舒尔吉(Shulgi)编撰和颁布施行的。[57]

虽然乌尔纳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但他还是死在了战场上,他所未竟的事业由其长子舒尔吉继承。乌尔纳木在死后被追认为神,这是人民对其业绩的认可。舒尔吉也确实不辱使命,通过他的文治武功,把乌尔第三王朝带到了极盛,不仅使乌尔第三王朝具有了以前阿卡德帝国的规模和气质,更使得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得享和平、安定与富庶。

根据历史文献和宗教文献记载,舒尔吉是个非凡之人。他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个有着非凡成就的人,一个很讲道德原则的人。在青年时代,他就在书吏学校里学习,并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他对书写艺术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堪称完美。长大以后,他很快就成为优秀的战争指挥官,尤其是他熟知各式各样的武器的运用,是名副其实的武器专家,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他还是狩猎能手,面对雄狮、野牛、野驴和野猪,他既不缺乏技术更不缺乏胆识。他拥有很强的运动天赋,跑得奇快,能追赶上羚羊,而从不知疲倦。一份未经确证的宗教文献甚至记载,他从尼普尔跑到乌尔,然后又从乌尔跑回尼普尔,全程320千米。他还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宗教乐师,能够演奏任何一种管弦乐器。他不仅指法精深,而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乐曲都有精到的理解。他不仅精于演奏,而且善于创作,既能作词又能作曲。他把自己创作的词曲作品捐赠给乌尔和尼普尔的书吏学校,希望通过学生的不断传抄而流芳百世。他还精通很多种外语,这在其宫廷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他还自称是热爱和平的人士,在他多年的征战生涯中,从未发生毁城行为,至少对巴比伦尼亚的城市是这样。他甚至与很多神灵有亲属关系,他宣称他的母亲是宁荪(Ninsun)女神,太阳神乌图[Utu,即阿卡德语的沙马什(Shamash)]是他的兄弟和伙伴。他是众王之中最伟大者。

图4。21舒尔吉献给南舍女神的铜牛。其作修建神庙的奠基钉之用,并附有舒尔吉所题写的献词

对于这样一位非凡之人,人们理所当然地期望他能成就非凡的伟业。在舒尔吉统治的48年(公元前2094—前2047年)中,前19年主要修建神庙和从事宗教祭祀活动。在他统治的第20年,他开始把乌尔的人民武装成长矛兵,接下来的主要活动很自然地便是军事行动了。舒尔吉修建神庙和组织祭祀活动,可能主要是为了赢得神庙地产的支持,因为当时的巴比伦尼亚神庙还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势力。舒尔吉的统治业绩可以说是内外兼修,既有文治又不乏武功。

图4。22女祭司舒库尔图姆献给舒尔吉的圆柱形石罐

在内政方面,舒尔吉进行了律法、行政、经济和宗教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最著名的改革应该是在律法方面,编撰和颁布了以前被我们记在他父亲乌尔纳木名下的著名法典。实际上,舒尔吉才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法典编撰家。从舒尔吉的法典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的立法精神,即保护弱者,使强不凌弱。虽然这种立法精神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传统中找到本源,君王们往往在社会矛盾复杂且十分突出时,采取各种改革措施以缓和和消除既存的矛盾,如著名的乌鲁卡基那改革,但舒尔吉的不同在于,他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不仅着眼于缓和和消除矛盾,更关注于预防这种社会矛盾,使社会永远处于有序的状态。

在对外政策方面,舒尔吉采取征伐与和亲并用的策略,以扩大帝国的影响和维持帝国的统治。在他统治的第24年,舒尔吉开始了对库尔迪斯坦地区平原和山地的征战。居住在该地区的胡里人及其盟友卢路比人对乌尔第三王朝的两条主要商路——沿迪亚拉河通往埃兰中部和沿底格里斯河通往亚美尼亚和安纳托利亚的道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胡里人战争的结果是,公元前2051年,舒尔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把库尔迪斯坦的这部分地区变成了苏美尔人的一个行省。对于长期给美索不达米亚造成威胁的埃兰人,舒尔吉则采取外交、和亲和军事并用的手段对待他们。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埃兰的两位统治者瓦拉赫舍(Warahshe)和阿万(Awan);在苏撒设立了总督府,任命了苏美尔人总督;为埃兰的最高神因舒什那克(Inshushinak)修建了神庙;为了表达他对埃兰人的亲善,他宣称自己如通晓苏美尔语一样通晓埃兰语;对于在安珊发生的叛乱,他则出兵一举平定之;他还征募埃兰士兵组成“海外军团”,来防御苏美尔的东南边境。在北部地区,舒尔吉的统治到达了亚述城,从此再往东北方向,舒尔吉在其统治的晚年还征伐了伊尔比尔(Erbil)。在西北部,虽然舒尔吉的直接统治并没有超越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但与这些保持独立地位的“行省”总督之间的友好关系,使得舒尔吉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扩大到了地中海沿岸。效仿其阿卡德帝国的前辈纳拉姆辛,舒尔吉也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在舒尔吉长达48年的统治中,乌尔第三王朝或新苏美尔帝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其疆域虽然比不上阿卡德帝国广大,但其统治比阿卡德帝国更为稳定,至少在巴比伦尼亚,没有发生过反叛舒尔吉的军事行动。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舒尔吉政通人和的开明政策,舒尔吉把所有旅行者能够在全帝国境内畅通无阻地平安旅行,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之一。

舒尔吉死后,其子阿马尔辛[58]继位。阿马尔辛的统治时间为9年(公元前2047—前2038年)。与他父亲一样,他的统治生涯也可以分为修建神庙和从事战争两大部分。舒尔吉和阿马尔辛父子的统治时期,是乌尔第三王朝最辉煌的时期。这时期新苏美尔帝国明显地分为三个层次:处于外围的独立的城邦、中间被征服的行省和苏美尔与阿卡德的核心地区。接替阿马尔辛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弟弟舒辛[59]。在舒辛统治时期(公元前20382037—前20302029年),乌尔第三王朝的边境变得不太平了,好在他还能应付。在舒辛统治的第4年,他在马尔图[60]建立了军事堡垒。关于活跃在这一地区的阿摩利人,在舒尔吉和阿马尔辛时期的文献中就曾提到过他们的战俘,而此时形势逆转了,处于守势的变成了苏美尔人。公元前2028年,舒辛死后,其子伊比辛(Ibbi-Sin)[61]继位。在伊比辛统治时期,新苏美尔帝国开始分崩离析,东部的行省从埃什努那[62](在其统治的第2年)和苏撒(在其统治的第3年)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宣布脱离乌尔而独立。与此同时,阿摩利人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并在伊比辛统治的第5年进入了苏美尔的心脏地区。在与阿摩利人斗争的过程中,伊比辛王朝的内部出现了分裂的因素,在其统治的第12年(公元前2018年),他的一位将军伊什比伊拉(Ishbi-Erra)在伊新(Isin)自立为王,并在那里统治着尼普尔、基什和埃什努那等城市。而在此前几年,一位阿摩利人酋长纳波拉努姆(Nablanum)在距乌尔城仅25英里的拉尔萨城(Larsa)加冕为王。更为糟糕的是,埃兰人乘虚而入,轻车熟路地大举进犯苏美尔。在军事危机和饥荒的双重打击下,伊比辛做最后一搏,公元前2004年,乌尔城失守,埃兰人占领、洗劫和焚烧了这座伟大的苏美尔城市。伊比辛被掳至埃兰,并最终死在那里。乌尔第三王朝或新苏美尔帝国走完了自己的历程。

图4。23阿马尔辛的铜像。国王头顶修建神庙用的篮子。约公元前2040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