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理论与技巧答案 > 第一章 传播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2页)

第一章 传播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2页)

8。社会信息:指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作为信息类型的一种,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容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图片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这是它的物质属性,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特点。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与其他信息的不同性质,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郭庆光)

9。信息学:信息学是研究信息及其运动、传播规律的科学。它以信息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运动的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提高传送信息的效能和保证传送信息的完整作为主要研究目标。

(郭庆光)

10。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郭庆光)

11。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换成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郭庆光)

12。符号解读:是指信息接受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是在符号解读的基础上,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郭庆光)

13。共同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者是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广义上共同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郭庆光)

14。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这个命题论述可以是对传播活动的描述、对传播关系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传播行为的约定、对传播难题的探讨;它可以是只言片语、零散讨论,也可以是长篇大论、系统论述。因此,人们在思考传播事件如何发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想法都可以被视为传播研究。

(邵培仁)

15。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传播理论都具有突出和遮蔽的双重性,即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的角度、方式以及指导思想,着重关注研究对象的某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它创造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理论世界”,尽管它没有笼罩全部传播现象,也没有解释出全部传播真谛。

(邵培仁)

16。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的概括性范畴。它不仅是指以物质为媒介的交往,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关系。

(郭庆光)

17。精神生产: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郭庆光)

18。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郭庆光)

19。约哈里窗口:约哈里系两位学者的名字合成。该窗口由“自己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四个元素组合为A(开放区域)、B(盲目区域)、C(秘密区域)、D(未知区域)四个部分,指出了人际传播过程中常见的有关自我信息管理的四种情况。A属于完全可公开资料,如一个人的相貌等;B的典型,即所谓“隐私”。当然,事实上也有不少非“隐私”内容(如思想观念等);C显然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由此可造成两种正相反但都是消极的结果,即自以为是和盲目自卑;D则可理解为一个人的潜质、潜能。一般来说,宜积极扩大开放区域(亦即强化公关意识);适当调整秘密区域(该扩大则扩大,该缩小则缩小);尽量缩小盲目区域;主要开发未知区域。

(张国良)

【参考知识点】

约哈里之窗: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提出了一个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表露。这个模式画成一个窗格,以两位提出者的名字命名,称为“约哈里之窗”。这个窗格将人们进行自我表露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按照自己或对方是否了解分为开放区域、盲目区域、秘密区域和未知区域。由于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自我表露的情况不同,各个区域的大小也不同,而且受时间、地点、交往对象等制约。一般而言,扩大对他人的自我开放区域可以提高人际互动的效率,自我表露是扩大这一区域最为有效的办法。故此,扩大人际间的信息交流互动可以扩大开放区域、缩小未知区域。可以说,自我表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未知区域向开放区域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向对方展现了自身、沟通了信息,也促进了个人对自身的了解,进一步使人认识和实现自身,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胡正荣)

20。“三论”:所谓“三论”,指的是三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即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胡正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