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学理论教材 > 二简答题(第3页)

二简答题(第3页)

施拉姆曾周游世界,推广美国的传播学。1982年,他到中国访问期间,曾对传播学的发展作了大胆的预测。他指出:“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在这门科学里面,传播的研究会成为所有这些学科里面的基础。讲话、编写、广播等技术都同传播的过程密不可分。因为要牵涉到这些基本的技术问题,所以综合之后的社会科学会非常看重对传播的研究,它将成为综合之后新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

需要说明的是施拉姆自己有关传播学的理论、观点、开拓和创新对传播学的贡献很大,但是他的最大成就在于融前人和他人有关传播的研究及相关学科的成果于一炉,提炼、整合,最终创立传播学。

(胡正荣)

4。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不仅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传统社会科学中接受了丰富的营养,而且从与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通信工程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等20世纪的新兴科学那里汲取了新的动力。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院诞生,标志着计算机革命的开始。数年后,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发明了对电子通信具有重大意义的晶体管技术。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电信工程师香农提出了他的信息论。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诺伯特·威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几乎与此同时,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诞生,对传播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香农于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10月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信息论。香农的论文,主要是用数学表达式来考察和解决电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问题,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香农的眼中,信息已经不是单纯的物理信号,而是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域的一个普遍概念。坎贝尔曾经对此做过如下评价:由于香农信息论的诞生,“信息开始作为在整个世界起作用的普遍原理展现在我们面前。它赋予无形以有形,阐释各种运动形态的特性,甚至能够解释以特殊符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思维的形态。因此,信息概念可以说是将太空时代的计算机与传统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人类传播、语言的进化与人的进化等不同领域相互连接起来的一座桥梁”。

香农认为,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形式”。换句话说,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或决策都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进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性或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表现形式,便是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的信息。在我们获得这些信息之前,对象事物具有不确定性,而我们的行为决策也是盲目的。只有获得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决策。因此,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

不难看出,香农的信息论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因为按照香农的信息概念,人类传播或交换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等,也不外乎是表达事物内在属性的物质—能量的形式,也都属于信息的范畴,只不过人类社会的信息具有更复杂的精神内容(意义)罢了。

现今的传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文理交融的学科,香农的信息概念可以说是这种交融的起点。传播学家罗杰斯认为,信息理论是建立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电子传播时代的曙光照临世界之际,信息才成了一个科学的概念”。对作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来说,香农信息理论的一个直接冲击就是使传播学学者感受到了传播的普遍性。所谓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普遍的,传播也必然是普遍的。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无论是通过物理系统、生物系统还是社会系统来进行,都属于传播的范畴,而作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的任务,就是在考虑到人类的社会传播与其他形态传播的共性和共通规律的同时,研究和揭示它的个性和特殊规律。这样一种认识,无疑大大开拓了传播学学者的视野,并坚定了对传播学的科学意义的信念。

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和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这个模式,虽然因其直线性和缺乏反馈机制而受到人们的批评,但它也给予了传播学不少有益的影响。首先,它开辟了以图解方式建构传播模式的先河,自此之后,图解方式成为建构传播模式的基本方法,它的好处是比以前的文字描述更为直观,概括性更强,也更能揭示和说明问题。其次,香农—韦弗模式提出了过去传播学研究中尚未充分关注的一些新课题,如“噪音”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的问题等,给予了传播学尤其是传播效果研究不少新的启示。除此之外,香农的信息理论还解决了信息的亮度问题,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第二,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

控制论的创始人威纳被称为“传播学的另一位伟大的工程师”。1948年,他出版了《控制论》一书,使控制论成为与信息论具有同等重要影响的20世纪新兴科学。

控制论是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的科学。按照威纳的观点,任何系统(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运行的,但由于系统内部以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偶然和随机的偏离因素,因此任何系统都具有从有序向无序、从确定状态到不确定状态的变化倾向。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

威纳认为,信息反馈是实现这种控制的重要方法。换句话说,系统输出物反映了系统的秩序状态和功能执行的结果,把输出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反馈信息回送到系统中,并对系统的运行进行再调整,就可以起到修正偏差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在控制论中也是一个核心概念。

威纳所创建的控制论对20世纪后半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控制论已经形成了四大领域,即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智能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传播学研究对控制论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现代传播学中的制度与规范、法规、政策与管理,受众与传播效果等几乎所有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领域,无不渗透着控制论的观点。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了传播过程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郭庆光)

5。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有哪些?

经验学派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方法,是运用一种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它出现于19世纪后期,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的客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因此,经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是: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经验性研究方法反对从观念到观念地对社会现象做纯主观抽象的说明,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主张从环境或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验性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但是,经验性方法并不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唯一方法,它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首先,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而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加以说明。

其次,在目前的情况下,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就前者而言,仅仅具有“概率论意义上的科学性”,并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和严谨。控制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往往说明不了丰富多彩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因此,苏利文指出:“对任何一种关于这种研究与现实生活之联系的假设,都必须给予严肃的质疑。”

最后,尽管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这一点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使得他们的学术立场或多或少都具有特定的倾向性。所谓用“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考察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

(郭庆光)

6。简述美国经验学派的特点

经验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实用主义是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哲学流派。实用主义认为,“真理就是效用”,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主义哲学通过皮尔士、杜威、米德等人的学术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传播学研究。经验学派的学者,如拉斯韦尔和他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传播流”研究等,无不带有明确的实用目的。他们的着眼点在于考察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传播对人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传播来达成个人或群体的目标,这使得传播效果问题一直是经验学派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经验学派也被称为管理学派,这与他们的多元主义社会观是分不开的。经验学派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支配的社会,认为它是一个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社会,因此,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为了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经验学派的这种多元主义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从批判的立场上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只能基于维护现存制度的目的,从“管理”的角度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经验学派的这些倾向,受到了来自批判学派的激烈抨击。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