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传播信息。将制作好的传播品(如节目、报纸、影片等)通过媒介的网络和渠道发布出去,抵达受众。
认识和研究传播者的把关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揭示把关的过程,它使传播对象更好地懂得应该如何评价已经过关的内容。此外,它促使“把关人”对自己借以决定取舍的理由作出评价。
(胡正荣)
42。简述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把关人”对信息进行取舍的理由源于什么考虑?它又对已经过关的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需要对传播者的把关标准进行考察。看上去,一次具体的把关似乎是个人行为,但实际上其中隐含着一系列其他因素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政治、法律因素。
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必然受其所处的政治体制及政治现状的制约。在资本主义国家,从早期的“政党报刊”到如今的大型商业化媒介集团,从来都不是在政治上绝对中立的,而往往会为某个政治利益集团乃至整个统治阶级摇旗呐喊。大众媒介可能批评政府,也可能在某些政治事件中保持中立,而这恰恰是与整个民主政治体系相适应的,也反映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大众媒介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必然要符合政治的要求。
第二,经济因素。
大众媒介日益成为一个产业,“把关人”也不得不顾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压力。许多传播学学者都曾经分析过利润的驱动对传播业选择信息的影响。当代美国的报纸、电视和其他大众媒介都尽量选择娱乐性内容和趣味化手法来制作传播产品,以便获得更多受众。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在我国大众媒介的运作中也影响深远。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传播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
传播者在进行把关的时候,也必须考虑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如果有悖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基本文化规范,传播内容可能会引起争议,遭到抵制。
美国传播学学者鲁尔在《中国打开了电视》一书中曾指出我国电视节目中一些价值混乱和矛盾的现象,如教育性节目强调社会贡献、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的美德,而电视剧和广告则以豪华的酒宴或商品来刺激人们的超前消费倾向。鲁尔认为:“电视这种媒介,本应反映和宣传某种一贯的社会哲学并示意人们去服从于它,但在中国的电视界,这种哲学目前尚不存在。”进入21世纪后,鲁尔所提醒的这种状况在我国实际上有增无减,值得警醒。
第四,信息自身的因素。
信息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是“把关人”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时,首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新闻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判断信息是否具有传播的必要性。中外学者关于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的探讨有所不同,但比较公认的标准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等。
除新闻之外,传播者在其他内容范畴也会对信息内在要素的价值进行衡量,进行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第五,传播组织自身的因素。
传播组织自身的目标、对象、功能、重点等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把关时也就必然以本组织的各种要求、规范、传统、标准等进行把关。
公共媒体和商业媒体在进行传播时,对信息把关的原则有所差别。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行业的媒体因涉及的领域不同,也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进行传播。总之,大众传播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来进行相应的把关,同时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大众传播组织也可能会形成独特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规范,从而影响了对信息的筛选。
第六,受众因素。
受众是信息的终点,也是传播者在进行把关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现在,大众传播组织不仅自己使用各种方式来获取受众的反馈和前馈,还越来越多地借助专业调查公司的协助来了解受众情况,促进传播活动。
第七,技术因素。
每一种大众媒介都有其独特的技术手段,不同的传播组织所掌握的技术、设备在先进程度上也有差别,这也成为影响把关的重要方面。
例如,对同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由于电视媒体使用视听传播手段,就决定了它选取的信息与报纸、杂志、广播等有所不同。而大型电视媒体掌握的先进传播工具和技术使得它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如进行现场报道,这是小型电视媒体的设备水平往往无法做到的。
第八,传播者个人的因素。
传播者的个人特质也是影响把关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创造力、经验阅历、能力素质等;最后是个人的传播方式,包括个人编码方式与水平、个人的传播技能等。以上这些都会影响传播者的把关行动。
虽然传播者个人必然受制于其他因素的制约,但在某些情况下,传播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把关活动中也可能非常突出。
当然,以上各种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的传播体制下,共同构成了把关活动的规范性系统。而传播者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正是这个规范系统的集中体现。
(胡正荣)
4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是什么?
大众传媒在新闻与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新闻选择的“把关”理论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媒介的新闻选择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这些标准包括:首先,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其次,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最后,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把关过程的实质是: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而进行的选择和加工活动。
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郭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