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学理论教材 > 二简答题02(第3页)

二简答题02(第3页)

第一,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工具。

多媒体,一方面指的是互联网可以整合其他大众媒介及信息传播工具为一个平台;另一方面,指的是建立在电脑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使用的是多重符号体系,诉诸的是人们的各个感官。在互联网传播中,人们可以使用包括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在内的各种符号进行传播,对眼睛、耳朵等视听通道施加多重的信息刺激。它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

第二,互联网的时效性较强。

互联网如同广播、电视一样,也可以24小时随时更新其传播内容,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做到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的零时差。在需要的时候,一个网站可以成为一份24小时随时刷新的报纸,它的时效性有可能做到最强。

第三,互联网的保存性较强。

互联网上的各种符号信息,可以统一以数字化方式传输并储存,它的保存性非常强。受众可以像阅读报纸一样反复阅读、观看、收听互联网上的内容,同时以比报纸更方便的形式将各种信息存储下来,还能提供非常强的信息检索功能。

第四,互联网的选择性较强。

互联网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但空间性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媒介。受众可以随意决定浏览互联网内容的顺序、速度、详略及频率。超链接为受众在各种内容之间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人们还有机会定制互联网的新闻和其他信息内容,甚至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中。

基于以上特点,互联网的最大的传播优势在于其超时空性和交互性。

首先,互联网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它像报纸一样,保存性、选择性强,又像广播、电视一样,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甚至在以上方面,它还要胜过报纸、广播、电视一筹。

其次,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大众媒介,也是一种人际传播的重要工具。人们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进行人际传播,也通过万维网浏览大众传播的信息。在接受大众传播的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留言板或论坛提供评论或反馈信息。随着Web2。0理念和技术的成熟,人们既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可以提供和发布信息。未来的互联网传播将是真正的多元互动:传播者多元化,而传播过程交互化。

正因为这种巨大的优势,互联网迅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格局中最具潜力、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但是,它也有问题存在。首先,它对受众在技术、设备、经济成本和文化水平上要求较高,限制了受众范围。其次,正因为它的交互性,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权威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

而传统媒介虽然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但仍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互联网虽然也以文字为主体,但在传递深度信息这一点上还是报纸更加擅长;互联网虽然时效性强,但在接收的便捷性和伴随性上还是不敌广播;互联网虽然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但无法像电视一样模拟人们日常接触外界环境的形式,在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上稍逊。因此,互联网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媒介,各种媒介呈现出互相补充、逐步融合的趋势,形成一种竞争与互补并存的格局。

(胡正荣)

3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无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们都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中的作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革命风暴中创办了《新莱茵报》,并在领导和组织这张“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的过程中,将“人民报刊”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和党报思想。我国新闻学学者成美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正是在这个期间确立的,其要点包括:党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工人阶级政治行动的一部分,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进行宣传的最高准则,党的一切宣传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党的政治纲领;必须调节处理好党报和党的领导机关以及无产阶级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依靠人民并且由工人自己提供资金,坚持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性舆论工具的独立性等。

(郭庆光)

32。“新闻专业主义”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西方社会学界对专业化的研究显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其职业角色是通过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内化而成,强调个体在从业过程中的社会道义和服务公众的责任;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业,其职业行为更多地受到外部控制而非来自内部压力的影响。这类研究应用一些社会学的标准,考察一个职业是否已成为专业。这些标准,就是专业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行业层面,专业主义的标准包括:第一,以这个职业为全时工作;第二,建立专门的训练学校;第三,建立专业协会;第四,其代表人物具有政治动员的力量为行业赢得自律的法律保障;第五,专业协会建立自律的行为准则。就个体层面而言,专业主义的标准就是系列化的专业信念、价值观、行为标准和从业实践规范。所谓专业化,就是进入这一行业的个体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实现这种内化。这一过程,包括在校的专业训练和在岗实践,执行“社会化”过程的实体,包括专业训练的老师、行业的典范、专业组织及传媒组织。

专业主义提倡利他主义,提倡为社会和公众利益服务。但是,这种利他主义并非泛泛而言,而是“将利他主义建立在确立专业领域的社会角色之上,是以充分发挥与其专业对应的一系列社会功能为目标指向的”。

如果用上述西方专业主义的标准来评价新闻业,可以发现如下几点。

首先,新闻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正式的全日制职业,这是新闻业获得专业称号的基本条件。

其次,新闻业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的,需要以利他主义为基础。在西方国家,大众媒介要具备独立性,在信息传播中不能为党派团体、商业团体所用,不能有其私利。新闻业的独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的前提。

最后,新闻业已完成了一系列的专业化步骤。以美国为例,反映在专业组织的建立、专业行为准则的公布、新闻教育的开始、专业自律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这些步骤,使新闻业得以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维护公众利益的价值取向。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新闻业在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准入门槛低,使它并未获得国家的排他性的市场保护,未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壁垒。知识体系的单薄与特殊技能的匮乏,使“新闻无学”不时成为人们的话题。正因如此,从专业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说,新闻业目前只属于正走向专业化过程中的行业。

具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既可理解为一种有关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种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也可视为一种对新闻业与其他权力和利益团体的关系的意识形态。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二是公共利益至上。前者是对媒介行为表现和独立地位的要求,后者是对媒介理念及责任义务的要求。

这两个核心理念,决定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包括新闻自由,媒介平等,媒介多元,信息的(平衡、中立、准确、充分、相关),维护社会及文化秩序。这些原则里又包含一套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如新闻素材分类、平衡和对等原则、第三者的写作态度、中性词及引语的使用等步骤与程序。正是这些特征和原则,树立起新闻媒介的专业身份。

新闻自由更多的是指条件,而不仅仅是媒介行为表现的准则。它有双重面向:提供广泛的声音,并回应广泛的需求。新闻自由的要素主要包括结构条件(尤其是传播与出版的法律自由);运作条件(真正独立于经济和政治压力之外,而且在媒介组织中,新闻记者和其他传播从业人员拥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中的各种“声音”,有获得接近、使用媒介渠道的机会;内容品质对接受者的益处,根据相关性、多元性、可靠性、兴趣、原创性及个人的满足等基准。

媒介平等原则要求,不能偏爱特定的权力拥有者,而必须向受众提供均等的媒介接近与使用权,同时普遍的将这种平等权赋予持对立或不同意见、观点的主张者。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能仅仅服务于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媒介多元原则的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媒介应当在结构和内容上反映出所处社会中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媒介应当提供同等的机会,让那些属于少数的社会文化族群能接近、使用媒介;媒介应当担任不同利益或不同社会、社区观点的论坛;媒介应当在某个时间点上提供相关的内容选择,同时也随时提供符合受众需求与利益的各种内容。

所谓信息品质,是对信息搜集、处理与分配过程的一种特殊态度和要求。按照通行的标准,可归纳如下:媒介对于社会和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应针对相关新闻与背景资讯进行一种全面性的供应;资讯应透过正确、诚实、充分、完整、真实、可靠、意见与事实分离等标准达到客观的要求;资讯应平衡与公正(不偏不倚),以一种不煽情、不偏私的方式来报道另类的观点。

维护社会和文化秩序的原则,要求大众媒介的潜在目标,应当是通过促进共同合作、整合社会与文化价值观的方式来维持既定的社会文化秩序,包括关切生活条件较差或受到伤害的个人或团体以促进社会整合;在国家安全的事物方面,媒介行动自由可受到国家利益考量的限制;遵守广泛而被公开接受的主流规范,并且避免引发重大的公共犯罪事件;保护文化遗产等。

33。简述媒介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媒介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新闻专业主义基础之上的。

第一,媒介专业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一些基本原则,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