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学理论教材 > 二简答题(第3页)

二简答题(第3页)

第一,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第二,媒介的自由必须伴随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在传播内容上要以本国文化优先,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第四,在新闻和信息合作领域,优先发展同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第五,在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管制。

(郭庆光)

12。简述国家发展(国益)优先理论

由于迄今的各种理论,皆偏重于考察发达国家的状况。因此,有人指出,也不应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麦奎尔在其《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就认为,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可概括出一种“国家发展优先理论”(发展传播理论)。

他认为,经历了从不发达和殖民主义向独立和更好的物质条件转变的社会,经常缺乏基础结构、资金、传统和专业技术,甚至缺乏支撑传媒机构所需的可与第一世界或第二世界受众相比的受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常常受经济来源支配,受外国控制,受专横的集权主义统治。如此,这种传媒理论就倾向于强调如下目标:把国家发展任务(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放在首位;追求文化和资讯的自主权;与别的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由于优先考虑这些目标,传媒可得到的优先资源由政府分配,就可能是合理合法的,新闻自由也可能受到限制。对传媒责任的强调,要高于对传媒权利和自由的强调。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媒介体系,仍然是集权式的。

总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把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媒介的一切行为都应当服从这一目标。具体地说,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针——媒介的方针,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步调一致。

第二,内容——媒介的内容,应优先弘扬本国文化。

第三,国际合作——应优先考虑与兄弟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四,与自由的关系——媒介应当既是自由的,又是负责的。

第五,与国家的关系——媒介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权力可介入,使用各种相应的控制手段。

(张国良)

13。大众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有哪些类型?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

作为一种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群体,传媒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媒介组织是经过认真筹划、充分准备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成立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定和社会大众的认同;它拥有明确的目标,即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它的成员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并以此为生;它拥有固定的媒介技术或手段;它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分权,形成内部特有的角色关系;它讲究效率,强调实效;它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约束成员的行为,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

不过,就媒介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所有制)而言,世界各国有很大的不同。报刊方面,以私有制和国有制为主,也有很少的公有制、半国有制。广播、电视方面,则并存着私有制、公有制和国有制三种形式。一般来说,私有制媒介的运作特点是以盈利和满足市场需求为重心;公有制媒介则既考虑国家利益,也照顾市场需要;国有制媒介则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的。

总体而言,资本主义(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报刊,大多实行私有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报刊,以国有制为主。资本主义国家中,广播、电视的情况较为复杂,一种以美国为代表,主要实行私有制,如三个广播电视网ABBC、CBS以及后起之秀的、FOX等,无不为私人资本家所有;另一种以西欧、日本为代表,实行公有、私有并行制,如英国的BBHK、加拿大的CBC、韩国的KBS等,皆为典型的公有制广播电视机构(主要收入来自受众交纳的试听费,因此被期待更能保证节目质量,适应公众需要),但同时为了克服公有制媒介缺少活力的弊端,西欧各国普遍掀起了一股媒介私有化的热潮。当然,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仍以国有制为其特色,可是,以中国为例,由于大量广告的播放(这与公有制不同),使之又受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强烈影响。

如上所述,世界各国的大众媒介分属于私有、公有、国有三种所有制,体制不同其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通常,私有媒介采用股份制和董事会形式;公有媒介采用社会化管理方式;国有媒介采用政府领导方式。

一般来说,报社、杂志社的组织机构有三个部门:生产成品的编辑部、筹集资金的广告部和经营成品的行政管理部门。编辑部以总编辑为首,制作报刊内容,并确定相关的报道编辑方针。总编辑以下,通常设副总编辑或编辑部主任,专门管理生产过程及与此有关的一切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记者和编辑,各报刊的人数不等,少则数人、十几人,多则数百人,乃至上千人。他们根据报刊工作的需要而分成若干部分,如国内部、国际部、财经部、体育部、文教部、政法部、社会新闻部等。此外,还有一些为报道部门服务的资料、图片和电传等辅助部门。为了扩大新闻来源和影响,向外地或外国派驻记者或分支结构的报刊也不在少数。至于行政管理部,包括财会、人事、发行等处室。这与其他企业大同小异。不过,媒介的行政管理部门的特点在于必须为编辑等部门服务,即听从编辑部的指挥。

其他媒介的内部组织机构也大体相似,但出版社和电影公司没有记者,代之以编辑和导演。编辑全权负责一本书的全部出版过程。而导演是整个摄制组的灵魂,领导从演员、编导,到美工、摄影、音响等操作人员。

在媒介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必须紧密配合,协同工作。每一项工作皆如整台机器中的零部件不可或缺。为此,媒介内部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整台机器正常运转,圆满、有效地生产出各自的成品,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知识和娱乐等合格的精神食粮。

(张国良)

14。简述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

传播媒介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物,是一种物质实体。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它、控制它来进行传播,而传播媒介也以其自身的规律及特点反作用于整个传播过程。如果使用得当,传播媒介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如果使用不当,传播媒介反而会制约传播的意图。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这样才能为传播工作做好准备,才能提高传播效果、实现传播意图。

具体而言,充分认识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益处:

第一,把握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规律,充分认识我们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手段。通过研究传播媒介,可以清楚地认识每一种媒介的优势、劣势及其运作的基本规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播媒介就是传播者手中的“利器”,只有在充分把握传播媒介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开展传播活动。

第二,遵循传播媒介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传播工作。如果对媒介特点认识不清楚甚至认识错误,那么传播活动必然会扬短避长,抑制了媒介的优势,缩减了传播的效果。把握媒介的规律才能熟练地驾驭和使用媒介。那些将媒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传播工作者往往都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认清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顺应进步的潮流。在传播的演进中,媒介的发展是最迅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水平的增长,媒介种类的增多和传播水平的提高,人类发明了新的传播工具,旧有的传播工具也不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大大改变了传播媒介系统的面貌。同时,媒介也逐步走向专业化、分众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阶层、特定兴趣的受众进行专门的传播成为趋势,这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我们应该把握媒介的发展趋势,即向更快、更广、更专、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同时把握每一种媒介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媒介之间的互相冲击和融合,不断扬长避短,对传播活动进行更新,使之成为适应潮流的、更为有效的传播媒介。

总之,正确认识媒介的特点及规律,对于我们立足现实,更好地使用媒介,提升传播效果意义重大,对于我们面向未来,跟上媒介发展潮流也有重要的作用。

(胡正荣)

15。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有哪些?

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经营目标,这是维持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其二是宣传目标,主要通过言论和报道活动来实现。

大众传媒活动的制约除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外,主要来自它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权利的基础,也是它们责任和义务的依据。

(郭庆光)

16。简述大众传媒的特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