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学理论教材 > 二简答题(第4页)

二简答题(第4页)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人的许多社会需求和愿望仅凭个人力量或条件是得不到满足的,只有加入到一定群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实现。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这种能力使其能够实现作为个人所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信息的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离开了群体就会处于消息闭塞和孤立无援的状态,在面对来自自然界或社会威胁之际,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而加入到群体之中,不但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而且能够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成就目标,通过个人和群体的一体化,通过与有着共同关心的其他成员交流信息和经验,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可以促进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一个人的才能和成就只有在得到群体承认的情况下才会有实际意义,孤芳自赏不会伴随任何充实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它既是谋求成就的动机,又是实现成就目标的手段。

综上所述,群体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群体的社会功能并不都是正面的,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对个人来说,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研究群体传播需要对这些问题给予充分关注。

(郭庆光)

19。简述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

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些条件,其中最基础的条件有三项:(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因此,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郭庆光)

20。简述群体意识的形成

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和流向两个方面来解释。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另外,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的机会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双向性强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

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群体意识虽然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郭庆光)

21。群体规范的功能有哪些?

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二,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第三,通过指示共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同一性。

第四,为全体成员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第五,通过群体压力来制约成员的偏离行为。

(郭庆光)

22。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每个群体都有一般成员承认并且拥护的规范体系,成员个人的群体意识越强,也就越倾向于积极维护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在成员个人对群体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可以得到群体的奖励,包括获得其他成员的赞扬和在群体内角色地位的上升等;当从事了不利于群体或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之际,个人成员将会受到群体的制裁,包括受到其他成员冷淡而陷入孤立状态、各种不同程度的处分直至被排除于群体之外。因此,当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规范发生冲突时,他所面临的群体压力是巨大的。

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群体规范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2)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里,它还会唤起一种“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反效果。

(郭庆光)

23。组织传播的功能有哪些?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及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因为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与一定的信息活动相联系。具体来说,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协调。组织中的各部门、各岗位都由一定的信息渠道相连接,每个部门和岗位同时也都执行着一定的信息处理职能,是组织传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信息的传达和反馈相互衔接,是各部门和岗位成为既各司其职,又在统一目标下协同作业的整体。

(2)指挥管理。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的实施需要进行指挥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从具体任务指令的下达、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到组织活动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管理,都体现为一定的信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互动的机制下进行的。

(3)决策应变。组织是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有机体,它不断面临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决策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4)形成共识。一个组织要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组织目标和宗旨及组织规则、组织方针和政策等,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普遍的共识。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内的传播互动过程,必然伴随着围绕特定问题的信息传达、说明、解释、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

综上所述,传播是组织的一个基本属性。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考察组织传播,也就是考察组织本身。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简述组织传播的功能

组织传播的功能大致有手段性的和满足性的两种。前者以交流为手段,达到某种事物性的目的,多半由正规的组织传播活动来完成,在绝大多数组织中占有首要地位。后者则以社会—情感需求的满足为主要目的,多半由非正规的组织传播活动来承担,也是组织运转必不可少的要素。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