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学理论教材 > 二简答题(第4页)

二简答题(第4页)

(3)思考功能。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信息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是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概念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和外延的思维形式,它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符号与语言相共存。思维离不开语言,也就是离不开符号。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试述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1)指代功能。法国学者皮埃尔·吉罗指出:“指代功能是一切传播的基础。这种功能确定讯息和它所知对象的各种关系;根本的问题在于为指代对象建立真实的信息,即客观的、可观察到的和可验证的信息。”符号不仅指代的是客观事物,而且能使人在同类事物中将其一一区分开来,从而可以避免符号与事物、讯息与被编码的现实之间产生混淆。

(2)表义功能。符号学认为,事物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都是某种“符号”,人的认识活动就是认识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而符号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表义”。表义功能是通过符号表示和传递传播者自己的感受、情绪、见解和客观事物的形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信息。

(3)自律功能。人运用符号指代事物、表达意义、传播信息,同时,符号对人亦有规范、控制、约束的作用。此外,符号本身又受一定规则的制约,而规则则教给我们使用符号的方法,以便恰如其分地描述经验,从而使我们能够运用符号与别人共享经验,达到各种程度的相互理解。

(4)显示功能。符号的使用和传播能显示个人政治地位的高低、经济条件的好坏。

(5)认识功能。这是指接收者通过对符号的读解获得对客观世界的间接认识。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通过直接经验去认识。符号的认识功能就在于依靠符号来巩固和贮存人类的认识成果。变个人的为集体的,变集体的为全人类的,形成人类的总知识库,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6)交流功能。符号的交流功能在于通过符号的使用来确立、维持和中断传播,或用于检验传播是否通畅,或用于吸引交谈者的注意力。符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邵培仁)

17。简述符号的特征

一般意义上而言,符号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指代性。符号指向某种事物或意义,但并不是这种事物本身或其同质延伸。换句话说,符号与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符号只是指称和代表某个事物,它只有与这个事物建立联系后才获得了它存在的地位,但这种联系却不是必然存在的。

符号与其指称对象的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中约定俗成的,是“来自公众对用什么符号代表某一意思的一致意见”。人们通过将符号指代某种事物而赋予符号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符号所固有的,而是人赋予的。

(2)社会共有性。每一种符号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经过历史的积累而创造、发展与丰富的,因此符号具有社会性,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正因为如此,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可以利用共有的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协调行为,建立关系,进行互动。

虽然符号是社会共有的,但是并非所有方面都是社会共有的。符号包括符号形式(能指)和符号意义(所指)两个方面。符号形式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部分,如文字的字形和读音等。符号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具体而言,人们共有的是符号的形式、符号的指代对象和符号的部分意义,而非全部意义。

社会成员所感知的符号形式都是共同的,其所指代的目标对象也是人们知晓,并达成一致的。然而,在符号的意义方面,社会成员的认识和理解却有相当大的差异。

符号意义可以分为表示性意义(或称辞典意义)和内涵性意义(或称引申意义)。前者指在符号与指代对象首次联系中产生的意义,适用于所有使用符号的社会成员。人们在这个层面上可以有一致的看法,其意义是大家共通的。这是社会中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否则人们就无法进行基本的交流。后者指在符号与指代对象二次联系中产生的意义,它可适用于一个或几个人,也可能适用于社会中的部分成员,这是社会成员个体经验的产物。这种意义不能做到所有人共通,不过,在一定范围内,它为一部分人共有。各种俚语、隐语、行话、切口、黑话,以至如今的网络语言,都可以表明符号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共有性。

由此可见,一方面,一个符号引起的个人反应是不同的,它是个人根据长期积累的全部经验做出的,所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义是个人性的,绝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或同其他人的完全一样;另一方面,社会又必须要有一定的共同的表示性意义做基础,这样社会成员才能在一起沟通。同时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内涵意义,这样人们才能和谐融洽地生活。

(3)发展性。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符号是发展的。一方面,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这些新的符号一旦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就会成为新的中介或象征物而被广泛使用,甚至,还可能形成具有独立性的一套新的符号体系。另一方面,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淘汰、改造和更新。有的保持原有的符号形式,但是被赋予了新生的意义;有的包含了原有的意义,却更换了新的符号形式。

人们创造出的新符号不断涌现,但是主要出现在语言符号领域。人们依靠不断创新的语言,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进行描绘,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相互区别;同时也不断增加对新的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发展人类的知识与文化。在其他符号领域,人们也在不断进行创造和更新。在19世纪末期电影诞生之后,人们开始用具象的活动画面和声音来讲述事件、传播观念,逐渐形成了专门的视听语言,它成为具有独立性的一套新的符号体系。

(胡正荣)

18。符号意义有哪些分类?

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符号的意义。符号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来把握意义的特征。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一般说来,明示性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暗示性意义较容易发生变化。明示性意义是某种文化环境中多数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和有着共同理解的意义,暗示性意义中既有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也有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基于自己的联想而在小范围内使用的,多数成员对它的理解未必都一致。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界定。确定外延和内涵是为事物的概念下定义的两种基本方法。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与意义区分无关的因素一般不包括在内。所以在这里,暗示性意义、比喻、引申等并不包括在内。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用语义学的观点看,受众对同一符号的不同译解同符号的多义性特点有某种关系。一般说来,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的意义都可以分为外延意义和内蕴意义两个层面。

所谓外延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关系的评价性意义。外延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内蕴意义是在特定的场合和交际环境中产生的,是主观的、随时变动的。

外延意义和内蕴意义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符号的内涵意义由于不断复现和无限扩张,会被固定下来转化为外延意义;而有的外延意义也会由于社会的发展逐步被人舍弃而退化成少数人的内蕴意义。

奥斯古德在《意义的测量》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对字词的外延意义是比较容易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的,但在价值判断上常常发生较大分歧。他认为符号内蕴意义的语意空间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①判断因素,在这个层面的两种评价之间的若干等级线上,显示出一个人对某字词或指代物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②效能因素,这个层次代表着人对字词或指代物所体会到的强弱程度。③活动因素,这个层面表示人们对某字词或指代物活动状态的认识。

19。符号的特性

符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动物不能创制符号;二是符号为人类独有,动物没有符号。此外,符号还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1)任意性。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这叫做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也叫做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为“能指”和“所指”。符号具和符号义或者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它们的联系与结合并非存在着什么必然的关系,而完全是出于符号创造的主观规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约定。

(2)约定性。虽然符号具与符号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是符号一旦创造完成,具、义的联系一经社会成员认同、约定,就会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具有某种不变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改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