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社会学徐文胜 > 第三 对博客的社会学研究(第3页)

第三 对博客的社会学研究(第3页)

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处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社会化理论的核心是探讨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问题。博客的兴盛与发展,凸显了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能动作用,开拓了社会化新途径。

1。社会化施化主体:确定性——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在现实社会化过程中,施化主体都是确定的。在家庭,父母和年长者是施化主体,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是社会化对象。在学校,教师是确定的施化主体,讲授的内容往往局限于教师的学识。在工作单位,各级领导是督促下属按需求行动的核心力量。相比之下,在博客网络互动行为中,个人成为真正的网络主体,社会化的施化主体是不确定的,社会化过程受到较少的限制,有助于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培养独立人格。在博客网络互动行为中,个体既是社会化的施化主体,又是社会化的受化客体。

2。社会化受化客体:社会化的学习者——社会化的参与者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个人学习前人累积的社会经验、社会规范、价值观、衣食技能、职业技能等社会文化;二是个人将所学内容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质。在现实社会化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社会化第一方面的内容,将社会化受化客体看做社会化的学习者。在家庭,年少的子女多听命于父母。在学校,教师一般以教材为基础,形成教师影响学生反应的教授——学习模式。在博客网络互动行为中,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不但提高了社会化的主动性,而且提升了社会化的质量。在这里,社会化的受化客体,既是一个社会化的学习者,又是一个社会化的参与者。

3。社会化互动方式:被动性——主动性

社会化理论有教化论和学习论之分。教化论的基本理念是:就社会化受化客体而言,其社会性不是内生的,而是由外部灌输的,这种灌输具有单向性、被动性。学习论认为:在学校,基本上是教师自我表演,学生是被加工的对象。相比之下,在博客网络互动行为中,基于个体爱好、兴趣等因素,博客作者组成志缘、趣缘等群体,注重共享,实现了社会教化向自我教化的转化,颠覆了在家唯父母、在学校唯老师、在社会唯政府的社会化传统模式,自我社会化趋向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在这里,社会化成为一种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双向的、平等的互动过程。

4。社会化空间范围:物理空间——网络空间

受语言、文字等物质技术的制约,现实社会化空间范围一般局限于物理空间。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社会化空间范围突破了物理时空的局限,通过博客空间,博客作者可以直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人,不再局限于直接接触的人。这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世界各地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有助于培养现代的人格,使个体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

(四)拓展了社会角色理论的内涵

社会化的结果,从社会需求、社会结构的视野来看,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是他人对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博客的兴盛与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角色理论的基本内涵。

1。自主构建虚拟社会角色

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具有匿名性:博客作者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及其相关信息(如性别、年龄等),自主地构建自己所喜欢的社会角色,玩不同身份的游戏,不冒任何危险地走入未知世界。

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具有自主性:个人成为真正的网络主体。个体的社会角色具有自我选择的自由,不再是被动的、被期待的社会角色。博客作者自主构建社会角色,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博客作者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自我角色轻松、愉快地构建出来,展现自我的真情实感;二是博客作者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展现的社会角色形象性地构建出来,例如在博客中构建异性角色;三是博客作者将自己所期盼的社会角色想象性地构建出来,例如芙蓉姐姐在其博客中构建作秀的角色。

需要强调的是,博客作者自主构建的虚拟社会角色并非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的,就其实质而言,也源自现实生活。虚拟社会角色与现实社会角色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博客作者。

2。搭建社会角色实践的演练舞台

社会角色只有通过不断扮演才能有效地展示出来。博客网络互动行为搭建了社会角色的演练舞台,为博客作者扮演自主构建的虚拟社会角色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博客作者对于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如何扮演社会角色有充分的自我选择自由。在角色演练舞台上,博客作者在身临其境的演练过程中,体会扮演自主构建社会角色的情感,感悟与自主构建社会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规范,并诉诸现实的社会角色实践。

在角色演练舞台上,一旦自主构建社会角色的扮演遇到问题(角色紧张、角色冲突等),博客作者可以通过虚拟设置的场景,采用试错的方法,查明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领悟等),对症下药,撤销或变动自主构建的社会角色,不断内化社会角色扮演的规范,最终将自主构建的社会角色成功地扮演出来。博客网络互动行为搭建社会角色实践的演练舞台,为博客作者扮演自主构建的社会角色提供了反复实践的缓冲地带,有助于自我角色形象的重新塑造以及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

总之,网络虚拟环境已成为一间重要的虚拟社会角色的实验室。

四、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应对建议

博客网络互动行为有积极的社会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一)与公共领域伴生的公共墓地

博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自由园地、公共领域,给网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的信息来源。但是这种自由传播却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完美。博客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充分满足了网民对信息的需求。尤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是一刻都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须保证其全面性、稳定性。只有专业机构才能通过规范的、持续的信息采写、发布活动来满足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非专业人士参与网络传播,会导致信息的复杂化,人们很难判断什么信息是准确的。博客的任意传播,使人们在信息海洋的虚假与真实中无所适从。这时,博客就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公共墓地:正统、严肃的新闻内容被放到次要的位置,网络攻击时有发生。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正当权利受到侵害。

(二)个性化带来的新隐忧

1。自曝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个人隐私

自曝个人隐私是指个人主动向他人暴露属于个人的信息。有些在博客中自曝隐私行为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准则相背离,损害了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健康发展。

2。公信力有待提高

在博客中随意捏造信息,对他人进行谩骂与攻击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相当普遍。

博客用户的伦理道德素质良莠不齐,信息源和把关标准的个性化,使得博客的公信力有待提高。

如何消除个性化带来的新隐忧,逐步提高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