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做最好的自己作文600字作文 > 第一 文韬武略之校长(第2页)

第一 文韬武略之校长(第2页)

邓云洲德育呢,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在活动中育人”。德育改造学生的思想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要改造他们的行为。思想改造了,他知道这个是不对的就不去做。比如我知道该遵守交通规则,但就是不遵守,这就是德育没有起到作用。德育贯穿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最终要落实到行为上。现在我们的德育,90%停留在“知”的层面,通过班会课、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来传授,其他的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我们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是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的德育一定要打破这种知道对错却不行为的格局,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去改变他的行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举行各式各样活动的原因。你刚才讲的就是我们在大学城进行的行军拉练,全程十几千米。从早上九点开始出发,要下午四点才结束,中午只能休息一个小时,自带干粮自带水,而且一路上要唱歌、喊口号,跟行军拉练是一样的。很多家长自发组成助威团,给学生们加油打气。附近大学的社团也出来搭台子加油,因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际上十几千米对于许多成年人而言,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当时带领大家走,我走下来都是非常吃力的,完成这项任务是需要顽强的意志力的。记得我们第一年举行的时候,我准备了两辆大卡车,准备把掉队的学生带上,但是第一年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很多学生走得脚起了泡、磨破了皮,嗓子喊哑了,仍旧坚持了下来。这次的经历,对他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第一,我付出努力,我可以做得到;第二,做什么事情,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也要付出努力。他自己参与了,就会有这样的体会。

比如说,我们要教育学生献爱心。现在有很多捐款,哪里地震了师生都要捐款,很多学校说捐款,学生只能向家长要,这就存在一个攀比,你要一千我就要两千,这样起不了教育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学生搞义卖活动,自己赚来的钱拿来捐,这个活动又给学生普及了经济经营方面的知识。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让他知道献爱心是要靠我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把我父母的拿过来、继承过来。这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要达到育人的目的,是要精心策划的。

主持人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从邓云洲校长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其实能够为学生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刚刚您也谈到,我们学校社团发展得非常多,学生也非常踊跃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学校之外的新鲜东西。这就提到另一个问题上来,家长会不会有声音?教学质量是第一的,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课业学习呢?

邓云洲通过这几年做下来,我们感觉到,不仅没有影响,反而会促进。比如说“博士讲坛”,在我们学校是每月一次,我们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包括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的专家,都给我们学生讲过课。有院士、有科学家、有音乐家、有美术家。现在我们这个“博士讲坛”,学生的响应度很高,如果他争取不到这个名额去听,是一件很懊恼的事情,所以学生层面会非常踊跃,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主要也就是文化,你要让学生打开眼睛去看世界,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的一些知识,不能光靠读几本死书,他这些眼界、视野打开以后,对活跃他的思维,对他学习本身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博士讲坛”我们是不断地进行升华、进行优选,一般来说,教授的讲稿我们会跟他沟通,对中学生要怎么讲,才能讲的学生听得懂。

主持人但是比如说DJ大赛等很多的活动,家长会说,这些是大学里面大学生做的事情,那我们在中学,虽然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很高,但孩子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的。

邓云洲这里我们也在跟家长开家长会时经常讲,这里存在着一个对学习规律的理解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疲劳,小孩更加会疲劳,每一个人注意力的时间,包括现在心理学都在研究,小学生有效注意一节课的时间是十五分钟,初中生二十分钟,高中生三十分钟,不可能把他关在教室里就是有效时间,所以我们每到周三下午,只准学校上两节课,其他的全部要用来做社团活动,学生的各种兴趣充分地张扬出来。从我们学校的想法讲,从星期一紧张到星期三,给他一个释放的空间,然后星期三又到星期五,一个星期这么紧张下来,其实是非常难做的,必须要给学生一个有张有弛的空间。所以我们把这些道理跟家长讲了以后,家长非常理解。而且在这个社团活动当中,他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很多方面,比如个性也好,能力也好,得到了张扬。比如我们现在考电影学院的很多,考传媒大学的也占了很多,很多都是在我们的社团活动里脱颖而出的。比如说我们的动漫社成员,考到北京电影学院的也有,考到中国传媒大学的也有,他爱上了这个行业;比如说我们的机器人、我们的车模,现在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学生们经常参加世界杯比赛,甚至代表国家队比赛,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很多有特质、有特长的学生就脱颖而出。也就是我们讲的,不要把学校办成读书的监狱。我们喜欢这个学校一进去书声琅琅、琴声悠扬,学生个个生动活泼。在学生身心健康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我宁可牺牲一点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强加在牺牲学生身心发展的代价之上。

主持人为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邓云洲在教学上,我们的口号是“以学定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教师,新生来了之后,不是把你的知识教给他们,你要研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是在什么状态。每一次教学的推进过程,都要掌握学情,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备课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落实到“以生为本”这个面上去。在学习上它也是要体现的,就是“以学定教”。现在全国不是有很多模式吗?我们在学校里不主张一个学校就搞一种模式。一个学校搞一种模式,即便是最好的模式,那么全国也就这一种模式。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个地区、每个学生、每个学校,他的校情、地区情况、生源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来决定这个模式。我们在学校主张我们的教师百花齐放,做有个性的教师,做有风格的教师。你有你自己的某某教学法,很好;他有他的教学法,很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以学定教”。那么在教学上,现在不断阐释这种学案教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等一些教学方面的理念,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去创造,创造出成果我们再组织教师去学习、去研究。所以我主张,我们的教师要“百花齐放才是春,一花独放不是春”。

主持人那我们是如何打造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园丁工程”呢?

邓云洲在学校的层面上,我们定了“三级教师”培养制度,入职一到三年,我们把它叫作“园丁工程”。“园丁工程”的目标就是要站稳讲台。研究生毕业进来也好,大学生毕业进来也好,我们有一系列的培训课程,怎么当班主任,怎么讲好一堂课,怎么备课,怎么了解学生……我们有一系列的课程,而且给他配师傅,一到三年,目标就是站稳讲台。三到八年就要形成风格。你不能所有的人都像一个人,这是不行的,你也学不好,人跟人之间是最千差万别的,哪怕双胞胎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样是学不到的,你要把你最优秀的特质充分地发挥出来,你要成为你自己,成为一个有风格的你自己,所以我们强调形成风格。八年以后,我们就是专家型教师。我们一直主张我们的教师不能成为教书匠,不能成为复印式的教书匠,我有多少知识就这么复印给你,而且这个传递的过程也有删减的,否则一代不如一代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好的习惯。要做到这点,你自己要成为一个专家,课本上有的知识你不一定要生硬地去讲,要引导学生自学,学会学习,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所以这个三级队伍,我们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培训。特别是到了专家级这一级以后,就不是学校给他上课,而是组织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去参观、去学习、去领悟。这个阶段是一个悟的过程,不是一个教的过程。

主持人我们的每个教师都经过了这三个阶段,每位教师都成了专家型的教师,所以我们的学生很幸福,能在专家的引领之下学习知识,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幸福和感恩等,主要是有您这样的“车头”在带着。今年的上半年,在金沙洲又建立了一个校区,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三个校区了,那这三个校区是怎么分别进行管理的呢?

邓云洲事实上,我们是四个校区。我们在广州市还有一个实验学校,这个问题涉及学校管理的问题。我觉得校长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事必躬亲型,叫事务性校长,什么事情都要去管;第二种是专制型的;第三种呢,是民主型的。

第一个,我觉得一个学校还是要靠制度去管理,就像之前所说的学校文化建设。但这个制度的产生要民主,制度出来之后要专制,所有人在制度面前是平等的。要非常重视这个制度的设计,设计不是简单化,是很有水平的。

第二个,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是校长的任务——培养人才。校长在某种意义上不是管教师的,他是管干部的。培养一支拖不垮、打不烂,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深刻理解的干部队伍,而且要有创新。

我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干部来请示,这个事情怎么做。我对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而且要求他下次来汇报的时候,说出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方案,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最后形成一个上下认可的方案。我的任务就是检查最终的效果和结果,而不是参与这个过程,所以带一支队伍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在学校事务的管理上,我只管两件事,一个“最大的事”,一个“最小的事”。最大的事就是办学方向、办学理念,这个不能动摇,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小的事是在学校要证明我的存在。例如,早上上学的时候我要站在校门口,看看我的教师、我的学生。放学的时候,我会到学校里面走一走、转一转,会不打招呼跑到随便一个校区去听教师的课,让他们感觉到我的存在。

副校长做的事情我不做,中层干部做的事情我更不做,学校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要做一个分析会,不是说做了就行,而是做到最好了,分析我们终究有没有做好了,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然后调整。

所以,学校管理这方面,真正一个好的管理就像画家画一幅画,“疏可走马,密不缝针”。学校管理也是这样,如果一个校长没有重心,重点,反而管不好学校。

主持人可能很多学生会认为你们校本部会做得非常好,那你们的新校区是不是会和本部一样呢?又比如广附的历史沿革、精神,如何在其他的校区里面得到体现?

邓云洲大学城校区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学校,前后投入了三个多亿,也是一个新学校。当年第一年招生,我们都非常担心,但分数线下来却高于校本部。可能是现代设施,加上我们从校本部派过去的优秀教师。现在每一次考试,两个校区都形成了良性竞争。新校区不会输给老校区的,它还是有一种新的活力的。此外,所有的活动都是统一的,包括金沙洲。例如,军训都是在一起的,评比的标准都是一样的,教师的培养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广大附中将这个一直以来的良好的教学特色、优良传统、创新做法同时沿革下去,无论是新校区还是本部校区都能够可持续发展。最后,请您描述一下广附未来的蓝图。

邓云洲作为一个学校来讲,我们立足于社会,静下心来,以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他自主发展。不断增开校区,增加优质学位,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对未来,我们还是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工作。教育是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我们校长、教师都要坚持“五心”,即用热心、耐心、爱心、细心、关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

不管学生后来的成就多高,对我们而言,没有本质的差别。在我们教师和教育者的心目中,所有学生都一样,一视同仁。

我们本着务实的态度,去热爱我们的孩子,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就作为助推器,推他们一把,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主持人刚刚邓云洲校长介绍的内容肯定给广大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网上留言,邓云洲校长会和大家一起讨论。

那么这一期的节目就到此为止,再次感谢邓云洲校长的到来,我们下期再见。

二、智慧校长让师生“做最好的自己”

2015年4月8日,《信息时报》登载了记者对邓云洲校长的专访。邓校长就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问题谈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专家型校长的教育管理智慧。

广附是近十年悄然崛起的名校,以敢于挑战和创新之举备受瞩目,学校特色文化、学生学业成绩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到底这所学校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何方?获得社会青睐的“秘密武器”又在何处?近日,信息时报记者采访广大附中校长邓云洲,走进这所被学生和家长戏称“拥有神奇‘加工’能力”的学校,听听这位教育学者是如何带领学校“走出一片天”。

谈小升初:推进教育公平并非削峰填谷

今年,广州小升初政策变动频频牵动着学生和家长们的心。邓云洲认为,小升初政策变动,是出于推进教育公平这个大环境提出来的。“但是不能把公平简单理解为教育平均。”邓云洲说,“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是每一个希望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有书读,政府高度配置资源,让不能择校的人也能享受好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是要大力扶持薄弱学校而非削峰填谷。”

目前正为小升初选校头痛的家长,邓云洲建议要注重学校未来三年的“加工”能力,尤其提醒家长不能陷入指标到校的误区。“有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名列前茅就能获得重点高中的指标,小升初时心理不必有太大压力,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下一年某某中学的分数线是700分,参加指标到校的名额是30%,那这30%的初中生只能低20分,这里是有分数限制的。如果一所初中的加工能力强,学生完全可以不用依靠这个指标,凭自己的实力考上这所学校。”邓云洲如是说。

高考改革:传统语文教学要颠覆

目前高考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东高考改革已迫在眉睫,将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变化?邓云洲认为,首先教师结构比例会发生变化,“如果以后语文、数学全国统考,英语社会考试,其他科目在高二的时候结束考试。那么这意味着高三对语、数、英老师的需求非常大。”

其次,在课程安排上,语文的比重会大幅上升。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必然要改变,“过去肢解课堂,讲段落讲中心思想已经不可行了。未来对考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将大幅上升”。因此,邓云洲建议各学校应开始逐步改变语文传统教学方式。

办学理念:构建“三好”教育生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