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科长姚老师和科组的老师都真诚地提了许多意见与建议。
2。第二阶段——整理意见,修改设计
结合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及其他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我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做了修改,详见下表。
课程设计第一次修改意见表
续表
续表
根据以上修改,对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如下删减及修改。
(1)知道产生磁场的方式,知道磁场的物质性;
(2)了解几种典型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图,掌握运用磁感线表示磁场性质的方法;
(3)会运用右手安培定则。
重新制作PPT,缩至17页,删去累赘的文字,代之以简洁的标题或图片、视频。加入摄像头,现场投影实验现象,利用拍照功能,定格现象,便于学生观察对比。
制作演示教具及学生分组辅助教具,与实验室老师一起自制实验仪器,加强演示效果。
这一阶段,我的最大收获是清晰地认识到——“有效”才是最终目的。哪怕是市公开课,只要教学设计能帮助课堂有效实现,就不必受教材的编排所限制,要敢于大刀阔斧地删减或调整,宁精勿泛,专心精致地处理好一到两个知识点即可。
第二次试讲,学生层次是大学城的普通班。这次思路较第一次清晰,普通班的学生接受能力也较强,学生都能投入课堂并给予反应。但分组利用道具练习的效果不佳,学生被荧光棒分散了注意力,没有真正用于理解安培定则,且出现了玩闹的现象。
3。第三阶段——再次收集整理意见,修改设计
结合前两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我对该课的设计稿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并形成具体的修改意见,详见下表。
课堂设计第二次修改意见表
续表
根据以上修改,重新细化了细节部分,教学目标及思路更明确。对自制演示教具又加以美观改进;继续精简PPT课件内容,依据教学设计的思路,调整页面顺序。针对板书不够规范、画图不够标准等薄弱问题反复演练,对每一个步骤都落实练习,并不断修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此阶段,自己对“有效”有了另一方面的理解——一切手段都是为“有效”这一目的服务的,不必拘泥于所谓潮流的做法,师生的互动其实有众多形式,学生动手,除了实验以外,动笔、实操也是动手的一种,如果无效,必须更换形式,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必须切实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并掌握知识。
在公开课前一天,我进行了第三次试讲。授课对象是黄华路校区次重点班。由于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心中对整节课的流程已经相当熟悉,而且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相互配合得比较默契,因此教学思路能顺利施展,教学内容刚好能够完成,目标也基本达成,学生基本能掌握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彭志平老师又从课堂效率及备考实用性方面给了非常到位的点评与意见,帮助我看清本节课在知识链中的地位,同时更准确地把握重难点。
为使课堂能有更多亮点,在已印制的学案无法再做变动的情况下,我仍然在软处理方面尽量给出灵活调整,具体详见下表。
课堂设计调整表
续表
修改的过程中自己又有新启发——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衔接点的引带环节,它是承上启下的,如果引带得好,循序渐进又有适当的跨度,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新知识,同时旧知识也被赋予了再运用的生命力,还可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阶段——上好一节市公开课,做最好的自己
经过三次试讲,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地演练过,对教材的处理已经胸有成竹,重难点了然于心,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找回自己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一开始,受教材编排的束缚,思路受限,缩手缩脚;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曾遇瓶颈难以突破,或陷入迷茫,抓不准主线和重点;心里常有担忧、忐忑;直到对学生情况非常了解,把教材精神研究得比较透彻,缺点一个个被克服,细节一次次被演练后,才又重新找回自己,又能自如地发挥自己的风格。真正上市公开课的那天,感觉是回到原点,但这是一次螺旋上升的回归,那节课的自己较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
异地教学,我非常放松,但绝不松懈。依然认真调试所有仪器,在心中把课堂流程默念一次,顺着自己的思路,对课件进行最后的编排和精简。
当走上讲台时,自己感觉这只不过是一节平常的课,面对的是平常的学生,我胸有成竹,放开手脚,舒展肢体语言,完全地投入这一节课的引导和学生的反应中,顺应学生的反应进行灵活的调整。一切都是自然流露、水到渠成,完全不在乎课室的差别、学生的陌生、听众的层次与多寡,只专注于我的课堂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上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对学生的情况和可能提出的疑问已经有了预判,把引导隐藏在设疑中,诱导学生不断提出疑问,从而通过探索释疑自然深入地推进课堂研究,并注意把学生思路引导回归到本节的重难点上,层层递进,同时又不断回头反复巩固。
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其中运用了讲授法、设疑法、试探法、推导法、类比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也有学生活动、自主思考、自主练习,师生间的点评互动等多种课堂形式,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虽然课前只作了短时间的软修改,但以自己的思路为主导去带动PPT和教学环节的呈现,才能使课堂自然流畅,才能使自己不被课件所束缚,便于随机应变,课堂才会有活力。
(三)听课专家反馈意见
(1)自制教具,具体形象,效果明显。
(2)学生练习,投影点评。类似于作业面批,能反映共通问题,有针对性,高效集体解决问题,且增进师生感情。
(3)利用了视频素材,用三维动画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立体化。
(4)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讲解浅显易懂。
(5)引导得当,便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