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学科竞赛和高校自主招生的应对策略研究。
广附目前的高中生源已经得到比较好的优化,高一的创新班、课改班、国防班的学生中考平均分都在740分左右,班里都集中了不少潜力巨大的优等生。在培养优等生方面我们仍需进一步努力,我们要在原来成立的学科指导小组和高考改革研究小组的基础上,加大领导力度和人才使用力度。一方面,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天文等优势学科中,优选有热情、有能力的教师作为专职指导教师,同时考虑从各高校聘请相关的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辅导课程和辅导时间,切实做到定计划、定人员、定目标,务必使广附的学科竞赛成绩在几年内实现大的突破。各学科组要发动全组的力量来支持这项工作,在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安排在学科领域有教学专长的教师给学生上专题辅导课。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考改革方向的研究,特别是对名校自主招生政策和应试策略的研究。要遴选一批富有高考备考经验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收集和整理自主招生的政策信息,研究名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和方向,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自主招生考试。未来几年,广附能够获得顶尖名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将会从目前的个位数向十位数发展,进行高考政策研究和有针对性的自主招生应试研究,一定会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价值。
3。加强综合统筹,提升学校软硬件的建设
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广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健康的教育,想方设法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创设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有现代化特色的育人环境。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的同时,不断促进“软件”建设,在环境中陶冶情操,孕育和发扬广附精神。
(1)通过军民共建,加强优良传统教育。
广附的前身是部队子弟学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部队官兵一向关心广附的工作,关心广附学生的成长。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借助部队的力量,努力构建“革命传统教育”的育人环境,通过组织新生军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作风和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通过请校友中的将军回校与学生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2)通过警民共建,创设安全的育人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思潮和不好的现象,对中学生的安全和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学校与其所属辖区内的派出所和巡警中队紧密合作,努力创设安全的育人环境。一方面,在派出所和巡警中队的支持下,努力使学校周边的环境得以净化。在广附学生上学、放学期间,警察同志加强学校周边地段的巡查,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学校借助公安部门的力量,在各年级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
(3)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经常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青年志愿者扶助孤寡老人或智障儿童,与贫困地区学生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奉献、同情、责任、义务”等名词的内涵,并使这些内容内化成自身的自觉行为。学校与湖北洪湖市的学生共同组织的“手拉手”活动,让两校的学生交流学习,同吃、同住、同生活,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能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又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另一种生活模式,所产生的教育意义是无限深广的。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向上的生活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高雅、宽松、和谐、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改造校园的硬环境,对教学大楼进行了全面装修,绿化工作获“省绿色学校”的殊荣。另一方面,学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校园的软环境。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德育意识,进一步提高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在教育和管理中,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今天我为广附自豪,明天广附为我骄傲”的专题教育。在教室、运动场、食堂、宿舍等地设置文明标语,让学生处处受到文明礼貌、尊师守纪、勤奋进取等德育规范的熏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化。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校园文明使者”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卫生的维护,使学生的文明行为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推动教学技术现代化。
广附在教学技术现代化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完全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广附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蔚然成风,对推动广附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单在课堂教学方面,在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大胆尝试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实现了师生资源共享,建设了全自动借、还书系统,为师生自主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教学系统;新建的“慕课”制作室,纳米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等高科技教学场所,为师生浏览信息、收集资料、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各界评价学校教育成效的第一指标。广附秉持“一个原则、二个依托、三个坚持”,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一个原则”,就是“抓早、抓巧、常抓不懈”。抓早就是从起始年级抓起,“三年抓,抓三年”;抓巧就是抓方法,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风格,探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法,以学情定教法。“二个依托”,一是依托教师,二是依托学生,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三个坚持”,就是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教学质量的过程评估,坚持在学生中进行培优和补差工作。
同时,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着“成熟—发展—科学”的原则,逐步研究建立富有广附特色的、适应新课程发展方向的现代教学模式。
5。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但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学校的发展水平。针对广附教师平均年龄年轻化,新入职的教师偏多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年轻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5年,学校八个校区共有150多名新入职的教师加入广附大家庭,这批新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将会决定“大广附”未来的发展。面对这样一支过于年轻的队伍,学校要求教务处和教科所拿出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办法,抓好“园丁之星工程”建设,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更好地实现“传、帮、带”,目标是使年轻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提升素质”。近几年,广附开展的课例研究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一课多磨”“同课异构”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根据各科组的实际情况,采用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推广“课例研究”的方式,使年轻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学校要求各学科组都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以各种方式自主发展。各学科组还要通过输送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市、区教研会或各年级中心组任职的方式来培养骨干教师。同时,科组长要主动向区、市教研会、教研员争取机会,争取有更多的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开展,让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更多上公开课、做中心发言的机会。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广附青年教师的发展进步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积极向上、虚心好学,教学业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
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我们相信,有着光荣传统的“广附人”,一定能够不辱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心中铭刻“亮剑”精神,继续“做最好的自己”,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