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发展愿景:凝聚各方力量
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也走进了广附,走进了“广附人”的心里。作为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体恤国情,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伟大复兴相结合,与时俱进,为国家事业、为民族振兴培养人才。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广附一直以来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广附对未来有一个愿景:将自己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名校,秉承中国教育之精神,为祖国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一、办学目标:广附梦
在2015学年开学之际,邓云洲校长提出了学校新的办学目标:以优质的教育和优质的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储备、师资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成为广东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学校,成为有效落实现代教育理论、办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同时,他强调,广附要为社会培养具有中国素养、身心健康、“又红又专”的现代化人才。
柏拉图曾说过,教育有“真正的教育”与“错误的教育”之分: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一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过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认为,“使自知者明、自强者胜”,便是真正的教育。
其一,自知者明。“明”即“认识你自己”,这是理智教育的第一步。中国古代典籍中明德、明诚、度德量力一类的话,指的就是自我认识的能力。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在技术知识与工具理性的促进下,“认识自己”转变成了“改变自己”。由此,教育由内在向度的人性培植与德性提升,转变为外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文凭资格的获取与文化资本的投资。这是教育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教育有其限度,其用在于“修道之谓教”,人既有自然的限度,还有社会的制约,更有道德的皈依。教育合度之用,在于剪裁润色。然而,剪裁过度、润色过度,便是教育的过度,渐渐从“修道”的局面变成“害道”的局面,甚至形成一个尾大不掉、危及人生的局面。教育对人性应有必要的尊重与谦卑,这体现为传统教育中的自求自得的态度,教育的立足点在“内”而非“外”,在“为己”而非“为人”。教育重在自求多福,由是,教育是春风化雨,教育是教人做人。孔子以六艺设教,但所教更重在教仁、教恕、教乐。钱穆说:最高的教育理想,不专教其人之所不知不能,更要乃在教其人之本所知、本所能。外面别人所教,乃是我自己内部心情德性上所本有本能。所谓教,是一种“指点”,又称“点化”,如孟子曰:“如时雨化之。”教是以人事行外面之教,育是于人生施内在之育,育才是重点,即春风化雨中内在生命化育而成。
其二,自强者胜。“强”则是意志教育与情绪教育的第一步,要使个体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强弱”不是指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指能在意志、能力与欲望之间建立平衡。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快乐地生活的凡人还弱。我们应当把欲望限制在能力之内,同时意志能控制住欲望,这也就是“无欲则刚”。与“强”相对的是“弱”,即便征服了全世界,却不能约束一己的喜怒爱憎、私情物欲,这种人终究是一个弱者。
因此,教育应当是教予人自由的、明智且独立的判断,足以自立与自尊,能不为外物所役,不为权威所吓,不为谎言所欺,而持有清明平和的心境。这是“广附人”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即坚持“真正的教育”。广附在教育上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同时重视塑造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理和个性,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会思考,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那份值得我们挖掘和坚持的“真”。广附发展目标上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国素养。中国的传统教育有三项重要的功能:品鉴人性、涵养人心、安顿人身。蔡元培先生曾写过一本《中国人的修养》,此书不仅论述了现代中国人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素养,而且从多方面谈到了该如何培养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在这些方面,广附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二、筑梦之路
“梦”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梦”,实现“梦”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将它转化为我们勇往直前、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和目标,以支持我们走向理想彼岸。要实现“广附梦”、广附的发展愿景、办学目标,就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奋进。
1。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追求教育在观念、手段、目的等方面的现代化,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的特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有关教育专家、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等教学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广附将“创新教育模式”确立为学校的办学模式,全面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学教育的现代化道路。
(1)开展创新教育试验班的实验和创新教学研究。
广附在七年级确定了两个班为创新教育试验班,全面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研究,要求试验班的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相关理论,按创新教育的要求实施全新的教育模式。同时,要求各个学科在各个年级进行“创新教育特色”的专题教学研究,开设的研究课题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探索”;“平面解析几何的优化教学”;“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化学分类剖析的功能”;“调控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历史科学生评价新架构”以及“综合课程课堂教法探究”;等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由专家指导构建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增强创新教育办学模式的可操作性。
(2)构建创新课程教育系统。
通过创新教育办学模式实验,学校建立了具有广附特色的、由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主要通过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型课程是在创新教育实验过程中从基础型课程和活动课等隐性课程中发展而来的新型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应用信息知识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的探索方面,广附正逐步探索一些可行的路子,如重视诚信教育,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无人监考”,即相信自己的学生、培养“广附人”的诚信;解放早读,即提倡学生自主朗读,不仅要读,更要理解文章的优美和动人之处,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广附提倡改革以往的统一作业任务,让优等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选择和安排要做的作业,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广附还建有属于学生自己的书吧,可供学生在晚自习时有选择地看书。
(3)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及增设和完善选修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教研人员和教师编写教材,并组织力量实施教学。
在选修课方面,学校目前已有30多门选修课,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授课。面向未来,学校计划开设100门左右的选修课,同时邀请在各领域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进一步完善和扩大选修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广附的孩子们成为面向未来的栋梁之才。
2。进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