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论语·卫灵公》。
[7]《论语·子张》。
[8]《荀子·哀公》。
[9]《论语·阳货》。
[10]《论语·泰伯》。
[11]《论语·述而》。
[12]《论语·为政》。
[13]《论语·子路》。
[14]《论语·里仁》。
[15]《论语·卫灵公》。
[16]《论语·卫灵公》。
[17]《论语·子罕》。
[18]《论语·颜渊》。
[19]《论语·卫灵公》。
[20]《论语·里仁》。
[21]《论语·子路》。
[22]《论语·子张》。
[23]《论语·宪问》。
[24]《孟子·公孙丑上》。
[25]《论语·子路》。
[26]《论语·卫灵公》。
[27]《孟子·尽心上》。
[28]《孟子·告子上》。
[29]《孟子·离娄上》。
[30]《孟子·滕文公下》。
[31]即盛大刚直之气。后世多将“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32]《孟子·告子下》。
[33]《孟子·离娄上》。
[34]《孟子·离娄下》。
[35]《孟子·尽心下》。
[36]《孟子·尽心上》。
[37]《孟子·尽心上》。
[38]《孟子·尽心上》。
[39]《孟子·尽心上》。
[40]在学宫举行祭祀活动时,名望崇高的举酒祭神的老师称“祭酒”。
[41]《荀子·劝学》。
[42]《荀子·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