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特点及培养策略如下。
(一)新手型教师特征
1。教学策略
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以课前准备为中心。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前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备课,因而他们对课前的准备极为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只能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新课、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新手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关心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由于熟悉课堂和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他们尚未真正地进行课后反思。
2。工作动机
新手型教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处于关注自我生存阶段,工作动机在成就目标上是以成绩目标为主。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训练,难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关心学生。他们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能否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关注外界对其教学状况的评价。解决生存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
3。职业承诺
新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职业承诺低。由于正处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适应阶段,他们在教学技能上还不成熟,在课堂的控制上缺乏经验,在教学程序上比较刻板,所以新手型教师经常感到应付不暇。在教学和工作中容易遭遇挫折,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成就感较低。他们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意义和责任认识还不深刻,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常常摇摆不定。因此,新手教师的职业承诺仍处于一种选择性的阶段和状态,职业承诺不稳定。
4。职业倦怠
新手型教师在教学和工作中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的状态。他们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职业倦怠感较强。
(二)熟手型教师特征
1。教学策略
熟手型教师课中教学策略水平较高。熟手型教师已经熟练掌握常规的教学操作程序,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和行为适当地做出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显得流畅、熟练。由于熟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已经比较熟悉,课前的计划与准备已经熟练化和定型化,容易导致课前策略刻板、僵化,因此常常表现出对课前策略的重视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学的内在价值上,主要以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注不够,因此,熟手型教师还不善于进行课后反思。
2。工作动机
熟手型教师的成就目标已从新手的以成绩目标为主转化为以任务目标为主。他们关注教学本身的价值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比新手更加深入;注重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熟手型教师内部动机的自发性欠缺,教师的角色信念尚未牢固。
3。职业承诺
熟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高原阶段,职业承诺较低。熟手型教师在这个阶段分化加剧。经过了5—6年的教学生活,熟手型教师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单调重复、封闭繁杂、负荷重而报酬低等特点,职业自我满足感开始下降。一部分熟手转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失败,只能很无奈地接受现实,得过且过。
4。职业倦怠
熟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高原期,容易产生烦闷、抑郁、无助、疲倦、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熟手型教师是心理问题较多的一个群体。家庭的负担、超负荷的工作量、严格的考核、工作的重复性和知识能力的停滞不前等因素都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三)专家型教师特征
1。教学策略
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课前的精心计划、课中的灵活应变和课后的认真反思。专家型教师的课前准备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计划简洁灵活而且富有成效,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在课中,专家型教师在课堂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及教学策略的运用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在课后策略上,专家型教师以学生作为课后评价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更加注重对课堂成功或失败原因的思考。因此,善于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专家型教师一个重要的特点。
2。工作动机
专家型教师具有强烈且稳定的内在工作动机。他们由衷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能不断追求教师事业深层次的价值所在。他们乐于和学生交往,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教学中体验到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3。职业承诺
专家型教师处于职业的升华阶段,具有良好的职业承诺。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风格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同行教师的认可,角色形象已日益完善。因此,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具有较高的成就感和热情度,职业承诺度高。
4。职业倦怠
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低,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比较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来源于学生、家长对于专家型教师的言行较为严格的要求以及学校和社会对其较高的期望。但他们能够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尽快消除倦怠感。
三、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培养策略
(一)新手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1。强化职业承诺度
对新手型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应增强对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尽快认识到教师职业所赋予的重大意义和责任,尽早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2。注重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