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 > 第3章 信用与利率(第1页)

第3章 信用与利率(第1页)

第3章信用与利率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信用的概念。

·熟悉现代信用的形式。

·掌握利息及利率的含义。

·熟悉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掌握利率的计量方法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了解各种利率决定理论。

·熟悉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章提要

信用和利率是现代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利息和利率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而更有效地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本章将主要对信用、利息与利率、利率的决定进行论述。

关键术语

信用信用工具征信利息利率货币时间价值现值终值利率体系

3。1信用概述

3。1。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信用的含义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或投融资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者支付给贷者一定利息。它体现了借贷双方特定的经济关系。

2。信用的特征

信用是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人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定数量实物或一定数额货币使用权暂时让渡给债务人。信用具有以下特征:

①债务偿还性。实物和货币的暂时让渡是以偿还为先决条件的。债权人贷出的实物或货币资金,要求在信用关系到期时,按一定方式得到返回。债权人有到期收回债权的权利,债务人有到期偿还债务的义务。

②债权收益性。信用关系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债权人在让渡实物或货币的使用权时,要求在归还时有一定的增值或附加额。

③信用活动风险性。信用活动的风险性是指债务人有到期不能按期足额归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3。信用产生的基础

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在商品流通中便会产生一些矛盾。商品生产过程有长有短,销售市场远近有异,所以不同商品价值的实现有难有易,这些会造成某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时,可能由于其购买者自己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在商品销售时就不能一直坚持现金交易,而应灵活实行赊销,即延期支付,于是商品的让渡与其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就分离了。这样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便应运而生。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当赊销到期,支付欠款时,货币充当的是支付手段而不是流通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由于货币具有支付职能,它能在商品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商品价值的实现,否则,赊销就不可能出现。所以,信用是以货币支付手段的存在作为前提条件的。

4。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活动。早期的信贷活动大部分属于高利贷形式,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古老的信用关系。私有制与商品交换的出现是高利贷产生的根源。小生产者的广泛存在是高利贷信用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如下:

①利率高、剥削重。比如在旧中国,最公道的借贷月息为3%,比现在的银行利率水平高好几倍,但实际的月息通常大大偏离最公道水平。现代经济中受供求关系影响也会出现高利贷现象。《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高出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调查,2004年上半年广东民间借贷月利率小部分从8‰~30‰不等,有的甚至高达50‰,大大超过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5。31%的4倍。对于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必须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以维护金融秩序。

②非生产性。传统高利贷的贷款者包括商人和货币经营者,寺庙、教堂和修道院以及奴隶主、封建贵族等。马克思在对高利贷作定性分析的时候曾指出,将所借资金投入非生产领域和贷款者对货币资金增值额的要求违反社会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是高利贷活动的两个特征和衡量标准。

③高利贷信用有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小生产者和农民的剥削,使得很多人失去生产资料而沦为无产者,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提条件的形成。另一方面,高利贷者手中聚敛的大量财富,为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创造了条件。但是,高利贷信用极高的利率也是资本家所无法承受的,这使得反对高利贷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自己而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2)现代信用经济

由于信用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人把现代经济称作是“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经济生活。

所谓信用经济,是指以货币经济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方式的经济形态。观察我们的经济生活,会发现经济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主体,不管是各级政府和公司企业,还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个体,他们的经济活动都无法离开货币的收支,而所有的信用货币都由债务关系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多的支付方式都是使用支票和汇票等各种信用凭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和交易程序的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和丰富,更是将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金融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变成了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

(3)社会征信体系与经济秩序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违反信用原则的失信行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要求从制度上规范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构建社会征信体系,为社会信用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