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 > 第2章 货币概览(第1页)

第2章 货币概览(第1页)

第2章货币概览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货币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掌握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演变过程。

·了解货币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提要

货币是经济的血液,是经济运行和发展、配置社会资源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货币的使用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如何客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货币,古今中外的无数哲人和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它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将会随着私有者的消亡而消失。本章货币概览部分,主要通过全面、翔实地讲述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剖析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构成及其演进史,力图为初学者构筑一个初步的货币学习框架。

关键术语

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信用货币制度货币替代特里芬难题货币层次划分

2。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是能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源于商品,发育成长于商品经济之中,作为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

2。1。1货币的产生

1。中国古代与西方早期的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对货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货币理论。其中,以春秋晚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加入了战国时期许多学者见解的《管子》为主要代表。《管子》在货币理论方面,形成了相当系统的见解。①提出了“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乃是古帝王为方便商品交换而人为设计制造出来的,共设计制造了“三币”:“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币为下币”。②提出了“人君铸钱立币说”,或称“货币国定说”,认为货币铸造权属于国家所有,不许私人染指。③提出了“货币工具说”,认为货币是国家手中的一个工具,国家铸造货币的目的是“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即国家不仅要垄断货币铸造权,而且要运用好手中的“货币工具”,具体做法是以“轻重理论”为指导,通过国家对货币的“敛”与“散”,即通过对货币的“回笼”与“投放”,来调节以粮食价格为主的各类商品价格的高低,以掌握财经大权,控制社会秩序,实现治国安邦。④提出了“货币数量说”,认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多少与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成反比,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正比。即流通中的货币太少,通货紧缩,物价就会走低;而流通中的货币太多,通货膨胀,物价就会走高。国家要随时掌握市场物价的高低,通过货币的敛与散,来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⑤提出了“货币通施(通货)说”,认为货币乃“民之通施(通货)”,认识到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又明确强调国家要掌控货币,不可假于私人。除此之外,司马迁的“自然产生说”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他在《史记·平准书》中写道,“维币之行,以通农商”,意思是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为适应商品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在马克思之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①“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②“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人们为了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共同选择出来的,也被称为“共同选择说”。③“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了保存、计量和交换财富而产生的。上述多种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均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

2。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内部存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从而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长期演变,最终演变产生了货币。

(1)简单价值形式

最初,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刚刚有点剩余产品时,偶然会发生个别的剩余产品交换行为。一种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就是简单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产生了货币的胚胎。

(2)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变得经常而丰富,参加交换的商品逐渐增多。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和越来越多的商品相交换,由更多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此时,货币的胚胎虽开始发育、成长,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一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

当商品交换在更广泛、更经常的条件下发展时,人们从众多商品里分离出一种市场上最常见、大家最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有商品都由这一种商品表现价值,即一般价值形式。商品的直接物物交换,变成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已经具有了货币的一般性质。一般等价物在初期并不固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不同商品充当,这妨碍了商品交换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的进一步发展。

(4)货币形式

经过长期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演变,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身上,由贵金属特别是金银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产生的历程充分说明了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结晶。

2。1。2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自产生以后,自身也经历了多种形式。其发展过程遵循一个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与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作为足值货币,它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商品相互交换。从形式上来看,实物货币是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并且是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实物。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实物商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羽毛、金银、珊瑚、布帛甚至活的牲畜等。我国远古时期曾以贝壳为主要货币:“夏后以玄贝”,这一点可以从最近几十年发掘出的位于“殷墟”西南角的妇好墓中大量的殉葬贝壳得到实证。

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一些共同的优点:相比其他商品而言,它们较为珍贵;具有普遍接受性;更易保存等。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物货币本身的一些缺陷开始体现出来: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体积不一,难于比较。此时,它们已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退出了货币历史舞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