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的范畴是建立在现代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核心内容是资产选择和组合。一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及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提出并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的分界线。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直接融资在经济活动中的比重增大,间接融资的比重缩小,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呈现统一的趋势,为资本市场的运营创造了条件。其次,在金融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金融工具和产品不断创新,金融工具越来越多样化,金融工具在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的使用比重越来越高。因此,现代金融活动则更侧重于资本市场上微观投资主体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从资本市场上投资主体的角度去分析投资行为和资产选择,它强调金融活动的市场化,在市场化中要着力避免和转移风险,要进行资产组合,要合理定价,要有更多的金融商品可供选择,也就形成了“金融活动市场化——资产定价、资产组合——供给更多的金融产品”这一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1960年兴起的“现代金融”就是建立在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提出的套利原则之上,以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林特纳和布莱克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布莱克、斯科尔斯和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以及法玛的效率市场假说为主体。
1。2金融与经济互动
1。2。1经济决定金融
马克思深刻指出,分工产生交换,而“分散的交换行为产生出银行和信用制度”。在第一节中有关金融范畴发展的描述中,我们已经阐释了金融的产生及演变都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的。金融的发展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政府、企业、居民家庭的金融活动空间,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金融从本质上来说是由经济决定的,金融需求源自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发达程度。
1。经济决定金融规模
一般而言,经济规模与金融规模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业就相应地越发达,规模越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力也就越大。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并与大工业发生关系,而广大的农村基本上是实物信贷;在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开始普及到中小城市,与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发生关系,而与另一部分农村居民发生关系的是钱庄、当铺等;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全体社会成员密切相关。
以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在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是金融机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国民生产总值越大的地区,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越多。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在金融机构资产中的比重越大,甚至成为全部(见表1-1)。
表1-12009年中国各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水平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09年各省统计公报,http:。stats。gov。tjgb。
2。经济决定金融结构
1969年,戈德史密斯将金融结构定义为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构成状态,指出“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存在、性质以及相对规模就体现了一国的金融结构”。他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即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与金融结构。各种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构成一国的金融结构。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主要有:①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②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③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④经济主体行为的理性化程度。⑤文化、传统、习俗与偏好等。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结构中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直接融资比例也越高。证券化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由于证券市场历史较长、发展充分,证券化率整体上要高于发展中国家。2005年年底,美国股市市值是GDP总量的130%,日本、韩国等国则为10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一般维持在50%左右。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化率也已经超过了100%。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依然很低,资本市场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多数在50%以上,美国的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更是高达88%,而中国2009年年末股票融资占比不到3%。
但是,金融结构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取决于经济,它对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也有强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这是因为:①一定的金融结构是商品经济顺畅运行的条件和促进因素。②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1。2。2金融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金融功能不是货币功能和信用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它们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化。
1。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经济的货币化、金融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了使经济保持活力,经济货币化是相当必要的,这反过来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了货币资产的使用效率。金融作为资金运动的信用中介,它的最基本特征和作用就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分配资金,调节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余缺,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金融中介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使用信用的成本,抵消了狭义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趋势。金融市场和信用中介的大量存在,可以更好集聚现有金融资源,使得投资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直接推动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细化管理和不断调整,为数量和期限不同的筹资者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金融市场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集中交易机制,同时满足各种投资者和筹资者在时间、空间、数量、品质、风险、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仅促进了资金融通,而且减少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风险,促使储蓄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2。为经济的顺畅运行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
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首先来自于一个有效而适用的支付系统的建立。可依赖的交换手段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缺乏支付系统的情况下,较高的交易费用往往会抵消劳动分工和经济增长的生产性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和其他金融工具作为经济的中介和载体,贯穿于社会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金融为经济所提供的中介服务越来越多,充分保证了经济的顺畅运行。如传统的支付清算服务润滑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生产性收益的持续增加,更意味着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和产品种类的持续增加,使得经济不断货币化、金融化,持有货币的成本不断攀升,促使支付体系向银行中介管理的信用关系平稳转化,而技术进步又强化了这种转变,使得金融业不断通过机构创新、业务创新、市场创新、工具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创新金融资产以取代传统的货币资产,满足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如各种代理(代收代付、代客买卖)、信托、现金管理、保管箱、咨询、理财、代理融通、银行卡等,也提高了经济生活的质量、增加社会总福利。
3。充当宏观调控工具以此稳定经济发展
著名金融学家曾康霖教授指出,政府干预经济并非完全基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不能完全替代,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只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失衡进行调控,而且政府本身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员,参与经济活动,政府的活动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连接着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联系着每个社会成员,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国家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比如调整贴现率、准备金比率,在货币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价格,适时松紧银根,从而调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的调控作用,就是政府通过实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影响金融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指导金融系统的各组成部门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遵循政府的目标调整自身行为。主要是中央银行以其各种货币政策手段作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通过它们的信用活动来实现。
1。2。3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
金融对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安全和稳定涉及个人、家庭、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就是指金融反作用于经济所产生的负效应或者说是消极作用。
1。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及其成因
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就是指金融活动给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和负作用。如商品价格的升降引发大量的投资行为,引起财富的再分配;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因金融业运作质量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会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等等。金融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及其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会把金融部门的负效应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从而可能出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瘫痪。
日本“失去的十年”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的拖累,说明了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主要以金融危机为表现形式,进而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深刻指出,金融与生俱来的脆弱性特征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而金融脆弱性的存在是由金融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征决定的,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消除金融脆弱性,而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经营管理降低风险。一旦发生外部冲击,金融业的负外部效应就会放大并显现出来,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例如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金融企业不顾触犯金融道德风险,非理性放大金融杠杆,使得金融风险无限积聚,导致泡沫破裂的灾难性后果超出了金融体系所能承受的临界点,进而引发银行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债务危机、美元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目前,金融危机已经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金融对经济产生负外部性的途径
(1)产生经济泡沫,破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