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概念 > 三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2页)

三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2页)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收集被研究幼儿的各种有关资料,了解和分析幼儿心理现象与问题的方法。

(1)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调查研究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现状调查、关系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和原因调查。现状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某些特征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本现状。如“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合群性调查”“3~4岁幼儿记忆力特点研究”等。关系调查研究主要用于分析和考察幼儿心理发展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幼儿教师个性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家庭亲子活动质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等。发展变化调查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幼儿某些心理特征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规律。如“3~6岁幼儿观察力发展研究”“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研究”等。原因调查研究主要用于探索幼儿某种心理或心理发展背后可能的原因。

(2)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调查法有两个基本要求:真实性和代表性。在调查法实施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调查的对象范围要能反映研究对象总体本身的情况。另外,由于调查法常常无法穷尽所有的研究对象,严格地说,仅靠调查法不足以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借助调查法找出可能原因之后,需要再针对性、有方向地从事假设验证的实验研究,才能确定因果关系。

(3)调查法的步骤。

使用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是:采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根据内容选择调查手段—准备调查材料—进行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总结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4)调查法的优缺点。

调查法的优点: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的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多样化。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可以多样化,如文献研究、历史调查、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内容分析等,可采用的手段也很多,如查阅文献、发放问卷、座谈、个别谈话、电话访谈、网络调查、作品分析等,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多种手段。

调查法的缺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对调查对象的态度和能力依赖性强,有些调查手段如问卷法不适用于幼儿。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调查对象所反映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然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调查对象不合作、敷衍应付,作出了不真实的反馈,影响研究的客观性。调查法使用效果,也与研究者自身对问题研究中各种影响因素关系的理论剖析水平有关。

3。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幼儿正常的活动情境中,适当控制或者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幼儿某种心理活动产生,以进行测量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的类型。

根据实验的具体组织形式,自然实验法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单组实验是实验对象仅有一组,只能前后比较。这一组实验对象可以是一个幼儿园的全体幼儿,也可以是一个班的幼儿,甚至一个幼儿。在实验中控制一种或几种实验因素,然后测量这些实验因素所产生的结果,最终得出结论。等组实验是把实验对象分为人数和能力相等的两组或多组,每个组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因素,分别应用于这几组。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实验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轮组实验是实验对象有两组,两组的人数和能力是相等的,也可以不相等,将两个实验的因素,轮流在两组实验,然后比较其结果。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通常综合各类实验设计的长处,扬长避短,运用多类型设计的组合。

(2)自然实验法的注意事项。

采用自然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首先要考虑的是实验是否会造成幼儿的不良反应,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通常用自然实验法来研究测量心理活动时,只针对某一种心理状态,尽量避免引起其他心理产生的相互干扰。

(3)自然实验法的操作步骤。

使用实验法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研究目的与内容—选择实验对象—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实施实验因素干扰—收集和整理材料—比较分析、撰写报告。

(4)自然实验法的优缺点。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自然实验法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揭示幼儿心理发展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的主动性强,可以主动地控制研究过程,操纵研究中的某些条件。自然实验法还具有可反复验证的特点。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一项实验研究都明确地阐明自变量的性质、具体的操作方式、因变量的测量方法等。这样不仅研究者本人清楚地知道如何进行实验,而且别人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通过重复性实验研究,可以验证原始实验的真实性和确切的效果。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第一,无关变量难控制。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完全控制无关变量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在研究中很难做到对无关变量的完全控制,只能是相对地控制一些无关的因素。第二,对研究条件的要求较高,实验研究过程需要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第三,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限制。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处理方式,这样就有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在实验研究中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要避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实验内容、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有些内容适于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有些内容不适于用实验的方法研究。

单元小结

从心理本质而言,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式的活动。反射式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心理的基本特征: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②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③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④个体的活动是实现主体同对象世界联系的中介和桥梁。

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构成。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具有独特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七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发展总的趋势是:在认识活动方面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在心理活动及行为方面具有无意性特点,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虽然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结果各异,但仍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方向和顺序不变,且心理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是不平衡的,发展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性。

作为一名幼儿师范生应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对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实施有效教学,并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和发现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为科学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心理的特征与结构。

2。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一般包括哪些阶段?

3。简述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概念。

4。什么是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幼儿心理发展的领域有哪些?

6。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幼儿园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园时常常会哭闹一段时间,请你设计一个详细的观察方案,发现幼儿入园哭闹的规律并分析原因,尝试提出一些帮助小班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的具体措施。

案例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请分析A、B两位教师在现场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观察资料这三个环节中的做法。

实例一:A教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