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 第四 幼儿美育(第1页)

第四 幼儿美育(第1页)

第四节幼儿美育

【头脑风暴】

苗苗在画汽车时,将车轮画成了两只脚,并在车身上画上翅膀,教师看到后马上对他说:“汽车上面哪有翅膀呢?你再仔细看一看汽车,想想该怎样画?”结果幼儿将翅膀去掉,画了一辆普通的汽车。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画时是否科学?为什么?通过学习幼儿美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希望你能找到正确答案。

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美具有两个特性:形象性和感染性。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通过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的。例如,天边的彩霞、一首简单乐曲、一幅画等都是通过具体、鲜明的视觉或听觉形象表现的。美的事物和现象对人有较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首先是通过人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同时引起人愉快的情感体验,伴之以联想和想象,有时也融合着思维的活动,它使人有所愉悦,有所领悟。

美具有三种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美。如皎洁的明月、蔚蓝色的海洋、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公园等。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如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热爱祖国的行为、助人为乐的品质等。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艺术美是人利用艺术手段来更深刻、更典型地反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如美的音乐、绘画、雕塑等。

美育即审美教育。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主要着眼于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及认识过程中的情感性等,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点。幼儿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从逻辑上对美的形象进行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幼儿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

一、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地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为了调动幼儿感受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吸引他们注意美、喜欢美,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和追求美。教师可以先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美,如倾听清脆悦耳的琴声、看风吹杨柳翩翩起舞的姿态等。引导幼儿从对声音、颜色、形状等的感知中欣赏美,从观察人的行为中感受美。

在幼儿感知美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理解美。教师需要运用浅显的语言,使幼儿了解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培养幼儿初步识别美丑的能力。教师要以自身对美的正确评价,健康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幼儿,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并逐步养成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美丑进行评价的习惯。

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美育处在审美教育的最初阶段,应培养幼儿萌发运用美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意识。例如,在幼儿感受服装美的同时,教育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仪表美、行为美。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体验到审美活动的乐趣。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为达成幼儿美育目标,幼儿美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主要是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幼儿年龄较小,不善于发现和感受周围美的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发现、注意和感知大自然和周围生活中的美,选择一些幼儿易于接受的、较为简单的、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感受美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感受美具有表面性,如他们容易接受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喜爱鲜明、炫丽的颜色,不注重色彩的协调,喜欢听欢快、变化明显的曲调等;幼儿的审美感知还带有行动性,常常直接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对美的感受、理解、态度,如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等。因此,应当多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发展感觉器官和基本的认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美,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

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幼儿表现美的兴趣和爱好。幼儿不但喜欢、乐于感受美的事物,而且喜爱表现美的事物。例如,幼儿既喜欢听儿歌,也喜欢自己唱儿歌;幼儿既喜欢欣赏别人的舞蹈,也喜欢自己跳舞;幼儿既喜欢欣赏别人的绘画作品,也喜欢自己画画。

(二)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可供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内容有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三个方面,其中艺术美在幼儿美育中占主要内容。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如自然风光、动听的音乐、好看的图画等,发展幼儿感知和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幼儿观看苗族舞蹈后,启发幼儿思考“苗族人们为什么要跳这些舞蹈动作?他们跳舞时具有什么样的心情?”等问题,组织幼儿思考和理解苗族舞蹈。又如对大自然优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优美”等。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能对美的事物作出初步的判断,并能将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想法。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善于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表现美。例如,以美观大方的衣着,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优美的身体姿势、动作和表情等来表现美。其次,让幼儿学习初步的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唱歌、表演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使幼儿能利用艺术手段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幼儿的这种想象和创造需要积累多种经验,需要自由的学习环境,需要通过绘画、唱歌、舞蹈、语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逐步发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