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 第二 幼儿智育(第2页)

第二 幼儿智育(第2页)

教师应使幼儿明确观察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使幼儿明确活动要求,从小班开始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遵守一定规则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3。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人们记住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经过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发展他们的记忆力。例如,在星期一或节日之后,让幼儿畅谈假日生活中最有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事。让幼儿背诵儿歌、诗歌,复述故事,表演童话;在教学游戏中记住物品的特征和位置;在猜谜语中让幼儿回忆所猜对象的明显特点。上述这些活动方式都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4。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创造的前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是密切的,想象力愈丰富,创造力愈强,所以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幼儿期是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幼儿园应该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认识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发展幼儿的语言等活动中,在对幼儿生动地讲述故事、童话、朗诵诗篇、观看艺术作品等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5。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幼儿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凭借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例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自然角的种植试验,幼儿通过感知,知道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初步懂得植物的发展有赖于湿度、温度和阳光,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幼儿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其抽象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口头语言中,又可以根据语言交往活动的不同性质,把口头语言分为对话性语言与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的特点是情境性、简略性、合作性。例如,教师问幼儿“小狗爱吃什么?”幼儿自然的反应是“骨头”,而不是“小狗爱吃骨头”。在这种问答情境下,往往发生的是对话性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交谈双方的言语活动互相支持,构成了一种上下文关系。叙述性语言的特点是完整、连贯、前后呼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例如,在讲述图片、复述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等活动中,往往要求幼儿使用叙述性语言。

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既应重视叙述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对话性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主动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等。

(三)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幼儿所认识的周围环境,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可以感知的简单的事物与现象。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时,要注意适合幼儿的认识兴趣与理解能力,让幼儿获得简单的、具体的、科学的知识。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活的常识。包括认识社会生活的物质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及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认识日常生活用品;认识邻里社区环境如家庭、学校、商店、邮局等,知道它们的名称及主要功能;认识自己和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等,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了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知道国家的名称,认识国旗、国徽及重要节日,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在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等。

(2)自然界的常识。包括认识常见的植物与动物,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生长、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保护环境的活动;了解与幼儿生活关系密切的科学技术成果;了解安全卫生常识;认识交通工具及常用的交通规则;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沉浮以及声、光、磁性等物理现象。

(3)有关数学的初步知识。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关于物体存在形式的知识。幼儿学习关于数学的初步知识,包括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低、宽窄、轻重等;认识几何体、时间、空间;认识10以内的数;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等。

三、幼儿智育的途径

(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和语言领域活动是实施智育的主要教育活动。在组织幼儿园科学和语言领域活动时,应让幼儿参与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幼儿游戏、实物操作、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等是幼儿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也是幼儿不断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解放幼儿的双手,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从事不同水平的游戏和操作活动,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知识,促进智力发展。在幼儿园健康、艺术、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应渗透智育,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二)一日生活活动实施智育的重要途径

智育应当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应当引导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就餐时的摆碗筷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和计数能力,或通过食物让幼儿学习有关蔬菜、水果的知识,了解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的关系等。

(三)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适宜的学习环境里,幼儿才能够自由思考、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自由选择、探索,智力也才能得到发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活动,他们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丧失自信心,懒于思考,变得唯唯诺诺,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重视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幼儿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允许幼儿犯错误,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创造,让幼儿有发挥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可以适应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需求,激发不同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与需求来选择材料和操作探索的方式,使幼儿能专注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进步。

【学以致用】

1。案例分析:认真阅读以下案例,请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对以下案例进行评析。

小班组织“观察蝌蚪”科学教学活动。活动室里放了几盆装有蝌蚪的脸盆,幼儿纷纷围在脸盆旁欢呼:“小蝌蚪,小蝌蚪。”几分钟后。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说:“小蝌蚪是黑颜色的。”“小蝌蚪有一个椭圆形的大脑袋。”“小蝌蚪的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教师用儿歌的形式将幼儿说的内容连在一起,“小蝌蚪,真奇怪,细小的尾巴黑脑袋,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游来游去真可爱”。幼儿和教师一起念起了儿歌。教师又问:“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的呀?”幼儿观察后说:“小蝌蚪在水中一会儿往上游,一会儿往下游。”“一会儿左游,一会儿右游。”“有的斜着游,有的横着游。”“还有的转圈翻跟头。”

一个小朋友着急地叫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呀,这只小蝌蚪死了。”教师急忙跑过去看,有一只蝌蚪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教师叫一位幼儿用手去触一下,一眨眼,这只小蝌蚪游得不见了。幼儿拍手叫好,“小蝌蚪没有死!”“小蝌蚪没有死!”教师乘机问:“你们有谁知道这只小蝌蚪在干什么吗?”幼儿说:“它在睡觉。”“它在装死。”“它在休息。”“它在看别的蝌蚪玩。”幼儿众说纷纭。教师说:“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小蝌蚪在水里游吧。”教师和幼儿戴上了小蝌蚪的头饰,边念着儿歌边学小蝌蚪游水。幼儿一会儿踮起脚尖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一会儿斜着身子,一会儿转着圈儿,一会儿站着不动……教师启发说:“我看哪只小蝌蚪游的动作与别的小蝌蚪不一样?”教师表扬做出新动作的幼儿。

2。以下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恰当?为什么?

一位新教师组织大班诗歌教学活动,诗歌的内容为“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露珠爱做梦,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其活动过程为:①教师朗诵诗歌示范。②教师带幼儿反复读诗歌。③幼儿分组跟教师读。④幼儿背诗歌。⑤幼儿背诗歌比赛。⑥对幼儿的背诵进行评价。

3。观看幼儿园语言或科学教育活动,写出活动达成的目标。用幼儿智育理论分析活动组织得如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