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基础形成性考核1-4 > 第四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第1页)

第四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第1页)

第四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ion),是鼻腔、咽部、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学前儿童患病率很高的疾病。

(一)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二)症状

由于病因和病变范围不同,该病分为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其症状也不尽相同。

1。普通感冒症状

俗称“伤风”。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咽喉发痒、发热(>39℃肛表)等症状;口腔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触诊时,有时可触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等。

部分孩子在发病早期出现阵发性的脐周疼痛,这可能与发热所引起的阵发性肠**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若出现皮疹,这可能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需注意腹泻的发生。

2。流行性感冒症状

主要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一般全身症状比较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肺炎症状为主者,发病1~2日后即可出现咳嗽、气促、气喘、发绀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惊厥等;学前儿童常并发中耳炎。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1)让患儿多休息。

(2)多饮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和降低体温。

(3)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预防并发症。

(4)饮食清淡,少食多餐。

2。对症护理

(1)高热时,可给患儿服用退热药,亦可用冷敷、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实施降温。对伴有抽搐(热性惊厥)患儿,可予以镇静、止惊处理,但用药需遵医嘱(详见本章第一节)。

(2)鼻塞呼吸不畅时,可在患儿临睡前或喂乳前15分钟左右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每次1~2滴,使鼻腔通畅。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引起心悸等不良现象。

(3)咽部不适时,注意观察患儿咽部是否有充血、水肿、化脓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症处理。一般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四)预防

1。增强学前儿童对环境温度改变的适应力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多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的锻炼等(详见第五章)。衣服不宜过厚过紧,应随气温变化和儿童活动情况而增减。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出门回家后要洗手,多喝水、不偏食挑食,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减少或尽量避免外出。

3。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源

尽量少带学前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如超市、游乐场、电影院等;如果非去不可,一定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戴好口罩。

4。用食醋熏蒸法或其他方法对居室、活动室进行消毒。(详见本章第二节)

二、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被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异物或过敏反应)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它是学前儿童的常见病,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严重威胁学前儿童的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所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一)病因

决定肺炎是否发生的两个因素为病原体和宿主因素。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和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如果病原体的数量多、毒力强,而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按病理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staphyloeumonia)又称葡萄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

2。支气管肺炎(bron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多见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病原主要以病毒为主,多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等[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