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掌握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沟通技巧
案例呈现
林婆婆,83岁,有两个女儿,与老伴居住在单位分给他们的一套2居室的公房里,房子是80年代修的老房子,又是一楼,平常下雨后就比较潮湿,老人一直抱怨房子差,身上的风湿病就是住这样的房子产生的。两个女儿都愿意把两老接去同住,但老人总认为,这个房子怎么说都是单位给他们的,住这么久了有感情不想离开。而且,孩子们买房子他们两老也没帮过他们,于是就不愿搬出去和孩子们一起居住。
知识准备
一、聆听的技巧
1。认真的倾听而不做评价
在与居家养老老人的沟通过程中认真地倾听老人的诉说,老人的诉说有时会高兴,有时会悲伤,有时会客观,有时会情绪化,这些都会与他们过去或现在的生活体验有关。有时,只需要我们安静地倾听,而不对老人的诉说进行评价,只需要我们对其表示理解与接纳。因为无论评价的好坏与否、客观与否都不是老人所需要听到的。他们只需要有人去分享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一位居家养老老人,在向你诉说的时候,总是埋怨孩子的不孝顺,过节也不来看看自己。这时候如果你说,孩子们可能很忙,不能来看您。老人会忽然不高兴地说:“我知道他们忙,不需要你来解释,你认为我是一个不通情理的老人吗?真是的。”
2。通过提问来确保正确理解和表示尊重
在与老人的沟通时,在老人不停地诉说过程中,我们以适当的提问来表达我们对其说的内容表示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有被尊重的感觉。提问既可以把自己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的事情彻底掌握,同时也有利于老人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有所突出。通过提问也可以确定老人对所述说的事情的重要性。
一位老人在诉说的时候提道:“十年前某某人的言行伤害了我,让我在众人面前觉得难堪,这件事我一想起就觉得不舒服”。这时我们问道:“什么事情让您如此不舒服啊?”此时老人说:“算了,都过去那么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通过提问,我们发现这件事情其实对老人真没有造成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有时只是说说而已。同时老人也发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老人表现出来的宽容也让老人感觉在我们面前受到的尊重。
3。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以减少客观的沟通障碍
安静、舒适、轻松的环境是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的保障,老年人听力与视力的减弱,吵闹而紧张的环境是沟通中重要的沟通障碍。在与居家养老老人进行沟通时的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在服务中心专门设置的接待室、可以选择在老人家里、还可以选择在空气清新的公园里等。而不宜选择在喧闹的大街上、广场上、公共活动室等。
当你在社区的活动室里,有位老人想向你说说某件事情。这时,我们不要就在活动室里展开谈话,而要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进行沟通。在喧闹的活动室里,老人向你诉说的事情,你不一定能听清楚、不一定能理解,就算听清楚了、理解了,我们还需要向老人进行信息的反馈,老人在那种环境里听不清楚你的解释或者意见。这样老人会觉得你在搪塞,或者误以为你不想解决问题等。
二、说的技巧
1。说话的声音、眼神、姿势与距离
在与老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的老人听力好,有的老人听力差,有的老人视力好而有的老人视力模糊。对于不同的老人我们说话的声音、眼神、姿势与距离也有所差别。
与听力和视力都正常的老人说话时,我们可以宜采用社交的个人场合,即0。3~1。0米的空间距离、说话的声音高低合适、眼神柔和、姿势自如。当我们与听力与视力异常的老人进行沟通时,我们宜采取的说话方式会有所改变。
当老人有听力障碍时,我们应该面对面地与老人说话,当老人没有看见我们时我们不要说话,让他们看清楚我们面部与口型时才开始说话,说话的声音要适当提高一些,语速放缓一些,不能大声喊叫,不能着急或发怒。说话的时候配合适当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或者采用写字板、卡片写字、画画、符号等。
当我们与视力障碍的老人说话时,说话的开始与结束都需要告诉老人,同时做自我介绍。说话的速度要慢一点,要给老人足够的时间反应,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与回答。说话时可以用触摸的方式表达关心和体贴,要时刻为视力障碍的老人着想。如果他们还有残余视力,这时我们就要面对老人,与他们保持较近的距离,便于老人观察非语言表达的意思。
2。适当的称赞
每一位老人都有其人生的闪光点,我们在与老人说话的时候,要尽力寻找老人闪光的地方予以适当的称赞。真诚而适当的称赞不是奉承。称赞配上无关痛痒的批评更可信。称赞应该具体到细节。
你称赞老人是个爽快的人:“你真是一位爽快的人,我们非常喜欢您。”老人回答:“是吗?谢谢。”如果换个方式可能效果更佳:“你爽朗的笑声让人感觉您是一个爽快的老人家,我们非常的喜欢您爽朗的笑声。”相比第一种称赞,第二种称赞更佳具体,也显得更真实可信。
3。不评价
在与老人说话的过程中有时我们只需要说出客观的事实而不做评价,让老人自己去判断事实中的是非曲直。这样更有利于维护老人与家人的自尊,其沟通的效果会更胜一筹。
一位老人或者老人的家人,喜欢在晚上悄悄地将垃圾从窗户往外丢。我们去与老人沟通的时候第一种说法为:“爷爷,你不要往窗户外面丢垃圾嘛,这种行为多不道德啊,请您以后不要这样了。”老人家当时就生气了:“谁看见我丢垃圾啦,我就是没有丢。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呢,哼,还来教训我了。”很明显这样的说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另一种说法:“爷爷,你看不知道谁往楼下丢垃圾了,昨晚某某家的小宝宝不小心踩到垃圾摔了一跤,头都摔破了,真是可怜啊。您如果看见谁往楼下丢垃圾请帮忙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能再丢了,如果是老人踩着摔跤,肯定会摔成骨折,到时候这个老人就可能在**躺一辈子了。”老人听了脸微微一红说道:“好的好的,我看见了一定说说他,让他以后再也不往下丢垃圾了。”这就是只把事实说出来,我们不给予评价,这样既达到了沟通的效果又维护了老人及家人的尊严。
4。幽默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