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默片时代的电影大师茂瑙
茂瑙
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茂瑙(FriedrichWilhelmMurnau,1888—1931)是德国电影先驱,默片时代最有艺术成就的电影大师。他完善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表现方式,不仅在文学改编、叙事手法上对电影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探索,还为摄影机从静态到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生平与创作
1888年12月28日茂瑙生于比勒尔德,曾就学于M。莱因哈特表演艺术学校,1918年后开始导演电影。1926年他到好莱坞发展,1931年3月11日在美国好莱坞卒于车祸。茂瑙一共完成21部电影,流传下来的有12部。
1。西方绘画的影响
茂瑙的影片在风格上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旅居德国的抽象主义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和理论对茂瑙产生了影响。康定斯基主张用色彩表现人的感情,《红黄蓝》(1925)是他的理论实例。他试图把抒情和几何抽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几何结构与造型中配上明亮的光与柔和的色彩,使抽象绘画富有**和想象。
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茂瑙应征入伍直到战争结束,战场上的经历对他以后影片创作起了重要作用。1919年他与恩斯特·赫夫曼合作,拍摄了剧情长片《蓝衣少年》(Theboyinblue,1919)。此片讲述一个贵族把自己幻想成油画中的人,继而堕进油画的“诅咒”。影片灵感来自18世纪英国肖像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的同名油画。庚斯博罗为了反对雷诺兹的蓝色不能在画面上占有重要地位观点,画了举世闻名的《蓝衣少年》(1770),在画中使用了大片蓝色,将宝石蓝处理成质感很强的绸缎,并在其中加进淡红、淡黄等暖色,使画面显得更加高雅。茂瑙将古典名画用作影片的人物造型成为他影片的特点之一,同样,许多场景氛围的营造都和绘画有关。
2。西方文学的影响
茂瑙的影片在题材的选择上,常常将西方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他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根据B。斯托克的长篇小说《德古拉》(1897)改编;《答尔丢夫》根据莫里哀的《伪君子》(1669)改编;《浮士德》根据马洛和歌德的《浮士德》(1589、1832)改编;《最卑贱的人》和果戈理的《外套》(1841)有共同的关键元素“外套”。
二、吸血鬼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图》
1。吸血鬼德古拉
爱尔兰作家布兰姆·斯托克(BramStoke,1847—1912)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又译《德库拉》,1897)是一部著名的恐怖小说,讲述了吸血鬼德古拉白天躺在棺材里,晚上出来吸人血,天亮化为青烟消失的故事。《德古拉》出版后,发行了200多个版本,总销量达几千万册。1922年《德古拉》被改编成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图》。
德古拉是吸血鬼经典形象,尖耳朵,眼睛发红光,洁白锋利的尖牙,长指甲,手掌有黑色汗毛,全身穿黑衣。他住在古老破败的中世纪城堡里,睡在装有泥土的棺材里,夜晚以狼声和蝙蝠拍打翅膀的声音为背景音乐。他可以变幻成狼、蝙蝠、老鼠并召唤这些动物,还能化成烟雾、狼人与梦游中的露西在野外**。
吸血鬼的起源可追溯到《圣经》里的该隐。上帝喜欢该隐的兄弟亚伯献祭的肉食,该隐因忌妒而砸死了亚伯,被上帝驱逐出家乡。该隐流浪到红海附近,遇见夜之魔女莉丽斯。他从莉丽斯那里学会了利用鲜血使用魔法。由于上帝承诺“不得杀他”,该隐就此成为永生不死的吸血鬼始祖。也有人认为吸血鬼始祖是莉丽斯。
2。早期吸血僵尸电影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u,1922)是茂瑙的表现主义代表作,恐怖片的经典。该片讲述了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杀人吸血的故事,根据B。斯托克的长篇小说《德古拉》改编。由于版权的原因,茂瑙将吸血鬼的名字改为诺斯费拉图。
房地产职员布特到一座古堡去洽谈业务。他穿过神秘的门廊,见到古堡主人诺斯费拉图伯爵。拱廊成为影片的重要母题,象征阴森恐怖,阴阳两界的穿越。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剧照:拱门象征
诺斯费拉图伯爵是一个吸血鬼,晚上出现,白天则是躺在棺材里的僵尸。他的真实身份被布特发现,于是吸血鬼带着自己的棺材追踪布特到德国旅行,沿途吸人血,传播瘟疫。布特的妻子发现破解吸血鬼的方法,引诱吸血鬼上钩,拖延时间到雄鸡报晓。光明战胜了邪恶,吸血鬼化成青烟而死。
影片中的吸血鬼、棺材、老鼠等都是恐怖元素。旅行中的船舱也成为一口被打开的棺材;吸血鬼从棺材里爬出来是恐怖电影史上最早的骇人场面表现;老鼠代表瘟疫的传播。
影片采用阴影代替光线的摄影。通过阴影,显现黑暗隐形的力量,使其变成可以看见的形象。阴影中,特别突出手的形状,渲染恐怖气氛。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剧照:恐怖元素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剧照:阴影的力量
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使德古拉形象声名远扬,对后世电影影响深远,以至于“吸血鬼”题材发展为恐怖电影的重要类型,不少名导的作品直接沿袭茂瑙的改编,并以不同方式为德古拉伯爵这一传奇角色添彩润色,使得东欧民间传说中的德古拉广泛地流传于世。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吸血鬼电影《惊情四百年》(Dracula,1992)就是根据《德古拉》改编的一部表现吸血鬼德古拉的爱情影片。
三、室内剧电影:《最卑贱的人》
茂瑙的《最卑贱的人》(DerLetzteMann,1924)又名《最后一笑》,是德国室内剧电影发展的最高峰和终结,讲述了旅店大堂的看门人被贬职打扫厕所的痛苦心理。
1。室内剧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