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乐海音乐艺术学校 > 帕格尼尼(第2页)

帕格尼尼(第2页)

在那不勒斯,帕格尼尼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可他突然患病,不得不卧床。不久这座城市就传开来帕格尼尼身患肺病或黑死病的流言。房东害怕被传染,就把这位患病的客人连同病床以及他的全部用物一道抛到马路上。恰巧一个好心的大提琴家路过此地,他立即把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送到一家公寓,然后抓住房东,狠狠地揍了他一通。

***

帕格尼尼在特里斯特大剧院举行一场演出,受到了听众的狂热的欢迎和音乐界人士的追捧。乐团的一个小提琴演奏员对首席小提琴说:“现在我们大家都应该卷起铺盖走人,立下遗嘱就完事了。”乐团首席回答说:“我做不到了,因为我已经死了!”

***

帕格尼尼的高超技巧使许多人目瞪口呆,他能轻易演奏乐谱上最困难的经过句。他在他的音乐会上表明,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意地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摆上他的谱架,他随即摆脱开乐谱进行演奏。他展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竟然能用一把走调的提琴演奏得完全准确和纯净。

***

这位魔鬼小提琴家要在佛罗伦萨举办一场音乐会。时间有些晚了,他要尽快赶到剧院,于是迅急地上了一辆马车并要车夫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剧院。当天的演出不同寻常,因为他要用一根琴弦演奏摩西的祈祷篇。车夫要十个法郎的车费。这要价太高了,帕格尼尼发起火来。车夫却说道:“大师,您的票价也是十个法郎啊!”“那好,”大师回答,“如果您也能用一个车轮的马车,那我就付您十个法郎。”

***

帕格尼尼的魔鬼般的技艺,令人们不解。弗朗西斯科·本纳迪博士是他多年的私人医生,于是对“帕格尼尼现象”进行了一种医学上的研究。1831年他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一个报告,指出这位小提琴家的听觉惊人的发达,耳朵的比例异于常人,他的鼓膜特别的敏感。对于一个大规模乐队的演奏,就是在很远的距离他也能听到其中一个乐器的走调声,而在这种噪音中给他的提琴调音,他只需用手指轻轻触动琴弦就够了。在同一份研究报告中也谈及了对帕格尼尼左手的研究。这位魔鬼小提琴家的左手并不比平常人大,但它的各部位的伸展性均异于普通人,这使其张力加倍。不仅能一侧而且能垂直进行随意弯转的关节运动,这就使他的演奏轻易、准确和快速。“帕格尼尼的艺术,”这位生理学家在报告的结尾中写道,“基于大自然赋予他的身体的机能,通过勤奋的练习得以促进和发展。”除此,还有“小脑大得异乎寻常”。

***

波兰小提琴家查尔斯·里宾斯基在林姆伯格任歌剧院经理一职,他尾随在欧洲进行旅行演出的帕格尼尼。在皮亚琴扎时,他迎着帕格尼尼走去,两人结识了,并成为朋友,甚至共同演出。十年后,当帕格尼尼前往华沙时,他从前的朋友和崇拜者里宾斯基已成为波兰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大师;他的一个同胞向帕格尼尼提出一个狡黠的问题:谁是世界上第一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从容地回答说:“谁是第一,我不知道,但第二位肯定是里宾斯基。”

***

多年以后,当帕格尼尼再度回到他的故乡举办音乐会时,一家热内亚的报纸写道:“最最内行的爱好者和最最著名的教授变得目瞪口呆:不管是耳朵还是眼睛都无法跟随帕格尼尼演奏的速度和他挥洒自如的双手,这就是帕格尼尼的秘密。”

***

帕格尼尼在意大利境外举行音乐会的第一座城市是维也纳。他在1828年抵达那里,在此之前不久,这座城市刚刚摆脱了对罗西尼的迷恋,现在它又陷入一种新的狂热。人们喝帕格尼尼喝过的咖啡,吃帕格尼尼吃过的甜点,吸帕格尼尼吸过的香烟,戴帕格尼尼式的发型,老施特劳斯写了一首《帕格尼尼—圆舞曲》。

在剧院里女人昏倒,不得不把她们从大厅里抬出。一位评论家写道:“我们都被他的琴弦捆绑住了……”一再宣告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却一个接着一个。弗朗茨皇帝任命他为宫廷演奏家,而帕格尼尼则用琵音变奏演奏了海顿的《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作为答谢。

***

随着对帕格尼尼狂热的崇拜的持续,维也纳不久就流传开这样的谣言:“这位小提琴家把自己卖给了魔鬼。甚至一些听众坚持说,在帕格尼尼演奏他的魔鬼变奏曲时,清清楚楚地看到有一个魔鬼站在他身边。这个流言越传越神乎其神,说这个魔鬼就是撒旦本人。《时尚世界》的报道者证实了这种传闻,称每一个人都观察到和想到了,帕格尼尼和撒旦结成了“亲密的联盟”。这个谣言是如此的言之凿凿,使得帕格尼尼不得不把他母亲的一封信交给报刊,以此证明,他至少有一个常人的母亲。

***

不仅是在维也纳,1829年年初,当帕格尼尼在民众一向稳重的柏林演出时,也激发出一种如痴如醉的狂热。在剧院里,贵妇们都把身子探出栏杆,男士们都纷纷站到椅子上,一睹帕格尼尼的风采。音乐评论家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布写道:“我还从没有看到柏林人这样……帕格尼尼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没有困难需要克制,因为对他而言,根本就没有困难。”

***

帕格尼尼在布伦瑞克演出的时候,有一个人用高价租了帕格尼尼所住饭店的邻室,为的是能偷听到这位魔鬼小提琴家是如何练琴的。多疑的帕格尼尼每天却连一个音符都不拉。但侍者有一次惊讶地看到,他在琴身上不用琴弓默默地进行拉琴动作。事后才知道,这位邻居是来自维也纳有“德意志帕格尼尼”之称的威廉·恩斯特(1814—1865)。

***

卡塞尔的画家路德维希·格林为帕格尼尼画过一幅肖像画,他这样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位小提琴家:“极为引人注目和极富幽灵气质的外貌……面色苍白,长发披肩,头部前倾,双眼黝黑,深陷,闪闪发亮,整个人是如此消瘦,好像风能把他刮走似的……”曾在魏玛听到他演出的歌德对他也有着有如着魔般的印象,他看到的是“一根由火焰和烟云形成的圆柱”。

***

1831年帕格尼尼在巴黎举行演出,整个城市为之倾倒。票价很高,但剧院人满为患。当时居住在巴黎的德国作家路·伯尔内写道:“这简直是一种魔鬼般的狂热,在我的一生中还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到过。这群人是疯了。”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卡斯梯尔-布拉札在《辩论报》上写道:“如果他在一百年前用这种方式演奏的话,那人们肯定认为是魔鬼附体。”

***

帕格尼尼自己称,他在巴黎几乎就没有时间打喷嚏,在伦敦几乎就没有时间呼吸。英国的报刊径直地写道:“这位魔术家的到来足以驱使这群快快乐乐人中大部分去自杀了事。”在谈及帕格尼尼谋杀妻子的谣言一事时,人们的反映是不列颠式的嘲弄。发表在《观察家》上的文章写道:“我们认识了一个杀死两个女人的男人。尽管如此他的小提琴拉得却是精彩之极,演奏得那样出神入化无与伦比!”另一位观察家开了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玩笑:“这个著名的艺术家习惯于拉紧他乐器上的琴弦,这弦可是用前任教皇的肠子制成的。他的演奏艺术是如此完美无缺,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

帕格尼尼在伦敦举办的一系列音乐会给他带来了二十六万法郎的收益,除此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酬谢费。上流社会的年轻夫人渴望从近处一睹这位魔鬼大师的风采,于是都想得到私下会晤帕格尼尼的机会。可每小时的晤面要付一千法郎。在英国宫廷的一次登台帕格尼尼要一百英镑,而当要求他减半时,他说:“如果国王陛下要在剧场里听我的下一场音乐会的话,那还会便宜些呢。”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