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乐海音乐艺术学校 > 帕格尼尼(第3页)

帕格尼尼(第3页)

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技艺确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可是他在演奏上一些卖弄和诙谐成分,也引起一些人的恼火。爱尔兰诗人托马斯·穆摩尔(1779—1852)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帕格尼尼滥用了他的才能。他能严肃认真地演奏,可也不过持续一两分钟的时间;随后他就玩弄他的花招和令人目瞪口呆的东西,他的弓陷入**,他奏出的竖笛声听起来就像一只死猫发出的喵声。”

***

为了在英国进行一次巡回演出,帕格尼尼找了一个经纪人,这在当时可是一桩新鲜事、一种反常之举。一家英国报纸对此轻蔑地写道:他把自己“出卖”了,“小提琴家自我贬低,成为一个商人随意摆布的工具”。因此,布里斯托尔的一家报纸提醒那些音乐迷:“他要拐骗穷人为数不多的钱。你们不要被这个外国人的‘音乐上的魔道’迷住,他只是想要毁灭掉约翰牛[1]的天真无邪。”

***

帕格尼尼积累自己的财富是为了谁呢?是为了他与妻子安托尼所生的儿子阿喀琉斯。帕格尼尼在米兰的城郊与她结识,她是一个受人喜爱的首席歌唱家。帕格尼尼的吝啬几乎到了不拔一毛的程度,他租的是最廉价的住房,最简陋的居所,最狭窄的阁楼。生活上只求温饱,他的口头语是:“吃得少喝得少不会对人有害!”在漫长旅行期间他只携带寒酸的手提包,而箱子装他的小提琴盒子,里面还有他攒的钱,他的衬衣和那件黑色的大礼服,上面早就污渍斑斑了。

***

1832年,当帕格尼尼再次来到巴黎时,正巧是鼠疫暴发期间,可他举办的十场音乐会却人满为患,使其他演出相形见绌。为了安慰那些嫉妒他的人,他举办了一场慈善音乐会,把大量的收益捐给身患瘟疫的病人,但是他却决然地拒绝参加为一个身陷绝境的英国女演员—赫克托·伯辽兹的未婚妻富丽埃特·史密森—而举办的一场慈善音乐会。因此他受到舆论界的猛烈攻击,称他为“一毛不拔的黑色吝啬鬼”。当时的权威评论家尤勒斯·雅宁在《战斗报》著文辛辣地写道:“当法兰西有这么多灾难需要减轻时,这个人没有权力从这里拿走这么多钱。”在文章的结尾更恶狠狠地称:“如果他的小提琴只有以黄金交换才会响起来的话,那该死的,就诅咒它永远发不出声来!”

***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个法国优秀的小提琴家拦住了帕格尼尼,要求与他进行一场比赛。他只是耸耸肩膀。但这个挑战者却以娴熟的技巧,演奏了一首难度极大的乐曲,这是他自己的作品;随后他转向帕格尼尼,傲慢地说道:“看看吧,在巴黎是这样拉小提琴的!”帕格尼尼一言不发,从他手上把乐谱拿了过来,翻转扣到谱架上,用一种令挑战者瞠目结舌的方式演奏了同一个曲子。随后他躬了躬身,行了个屈膝礼,说道:“看看吧,在天堂里是这样拉小提琴的。”

***

柏辽兹的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演出失败,他身陷窘境,心绪郁结,在沮丧中他怀着一丝希望指挥了朋友为他安排的一场音乐会。当他的《幻想交响曲》最后一个音消失时,观众席上突然站立起一个黑色的幽灵,四肢颤抖,零乱的黑发围着苍白的面庞;他冲向柏辽兹,跪倒在他的面前。观众认出来了,这是帕格尼尼,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这一刻起,柏辽兹得救。”评论家费梯在报纸这样写道。

有一天柏辽兹突然收到帕格尼尼一封信,在信中这位吝啬成性的小提琴家竟然请求柏辽兹接受他的一笔两万法郎的赠款。这个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对吝啬鬼的如此慷慨大为惊奇,但这位赠款人是否出于自愿大家都表示怀疑。李斯特代表了这样一种意见:帕格尼尼是受到费梯的批评才不得不做出这样一种貌似高尚之举,而罗西尼则持一种相反的观点:帕格尼尼只不过是一个匿名的捐赠者—大概是柏辽兹作品的出版商—一个能起到高度宣传效果的捐赠方式的代理人而已。但无论如何,帕格尼尼的这个行动不乏影响,柏辽兹不仅物质上得到了支持,而且在精神上也获得了安慰,随后不久他就写出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并把这首交响曲献给了他的救助者:帕格尼尼。可奇怪的是柏辽兹从没有把这首作品演奏给他听。

***

帕格尼尼确实给了柏辽兹两万法郎。可关于这笔赠款还流传有另一种说法。

1838年12月16日,柏辽兹在巴黎指挥演出了他的《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在场,他在听完演出之后,走向作曲家,表达了他的敬意,并庄重地跪在柏辽兹的面前,亲吻他的手。第二天,帕格尼尼的儿子阿喀琉斯拜见柏辽兹并携父亲的一封亲笔信,信中有一张数额为两万法郎的汇票,他亲手把这笔钱交给了柏辽兹。

柏辽兹对帕格尼尼的慷慨极为感动,但是这位小提琴家拒绝了柏辽兹的感谢。他一再地对柏辽兹保证,对这样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能有一些帮助,那是他最大的满足。

这件令人感动也令人惊诧的事情立即在巴黎的沙龙和咖啡馆流传开来,但人们心存怀疑。帕格尼尼一向悭吝,他怎能为柏辽兹的音乐而付出这样一笔不菲的金钱呢!种种谣言出现了,说是帕格尼尼只是受一个不希望被人知道的人委托,不久有人称,柏辽兹的救助者是《辩论报》的出版人阿尔曼特·伯尔丁,柏辽兹是这家报纸的音乐评论家。

伯尔丁是一个骄傲的低调的人,他深知柏辽兹经济上一直处于困境;于是他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帮助他。人们知道此事大加赞赏伯尔丁的慷慨和做法。然而,有一天事实的真相终于暴露了,这是一个工于心计的计划。

多年来帕格尼尼在巴黎一直受到攻击,伯尔丁和柏辽兹是两个经验丰富和无所顾忌的新闻记者,他们利用帕格尼尼的处境,制定了一个狡黠而缜密的方案。他们设法要这个富有而吝啬的小提琴家知道,如果他能支付出一笔可观的金钱的话,他们就能使他在巴黎的报纸上不再受到攻击。

帕格尼尼正为报纸上对他的攻击感到苦恼,思考再三,同意了这项计划。他们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计划的细节和实施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个出自伯尔丁的计划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当时在乐坛还未露头角的柏辽兹一下子就变得人人皆知,并且也从金钱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帕格尼尼不再受到报刊的攻击了,并且洗掉了他对金钱贪婪的恶名;至于伯尔丁本人,一个名声并不佳的新闻界人士,成了一个高尚的谦逊的艺术资助者。

***

帕格尼尼收藏了一批极为珍贵的乐器,有十一把小提琴,四把大提琴,这其中有几把斯特拉第瓦尔,两把阿玛狄和一把瓜尔阿内里。可有一天它们几乎化为乌有。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小提琴怪才因为贪财干起一桩可疑的营生。一个法国投机商在他的同意下在巴黎创办了一家“卡西诺”[2],取名:“帕格尼尼卡西诺”,对外挂的牌子是“音乐和文学会所”。可实际上它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赌场,一天夜里警察光临,将其查封,作为主要股东和这家赌场的冠名者,帕格尼尼被处以五万法郎的罚金。他企图逃离法国,但他收藏的这些宝贵的乐器在马赛被扣押,最后他只得交出罚金,他的收藏才得以物归原主。

***

帕格尼尼1840年5月死于“喉头结核”,估计是喉头癌。尤勒斯·亚宁曾诅咒他和他的提琴发不出声来,不幸言中。患病后他嗓音嘶哑,到最后像贝多芬一样,得用书写来代替说话。他的这份记录没有像贝多芬的那份被保留下来。他的提琴也像他一样,失声了。只有琴,没有琴弓。

在他的遗嘱里,他把他的全部钱财:二百五十万法郎留给他的儿子阿喀琉斯,把他的心爱的小提琴赠给他的故乡城市热内亚,“永远保留”,可那把琴弓,多年以后才在一场拍卖会上被购回。

***

帕格尼尼在他遗嘱里郑重地表示,葬礼从简,不搞“任何豪华排场”。可他连简单的葬仪都没有得到允许,何况是“豪华”的呢。他死于尼扎,尼扎大主教拒绝给这位魔鬼小提琴家举行一个教会的葬礼—他可是教皇的金马刺骑士啊!—“不能让基督的土地受到玷污”。他的尸体由朋友们进行了防腐处理,三年后才下葬。直到教皇发话了,尸体才得以葬于热那亚。但死者的遗体仍不得安宁,被挖出了三次,在帕格尼尼去世五十多年之后才被葬入帕尔玛一座荣誉墓地,他这才得到了最终的安息。

[1]约翰牛:即英国人的绰号。

[2]o意为娱乐场所,赌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