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ligionasaCulturalSystem,IohropologicaltotheStudyion,London,Tavistock,1966。
1ht,RevolutioPhase,NewHavenandLondon;YaleUyPress,1968。
11。EvelynSakakidaRawski,EdudPopularLiteragArbor,UyofMiPress,1979。
12。PaulBailey,ReformthePeople:gAttitudestoularEduEarlyTweuryada,UyofBritishbiaPress,1990。
13。新保敦子:《中国における民衆教育に関する一考察——兪慶棠と江蘇省立教育学院をめぐって》,《早稲田教育評論》,第15卷,2001。
14。戸部健:《民衆教育館による“社会教育”の変容過程——1920年代後半から1940年代天津の事例を中心に》,《近きに在りて》,第50卷,2006。
七、主要论文
期刊论文
1。陆尔奎:《论教育会的性质》,载《教育杂志》,1909(9)。
2。傅葆琛:《我们为什么要在训政时期努力民众文字教育》,载《教育与民众》,1931(5)。
3。陈礼江:《积极的社会教育》,载《教育与民众》,1931(6)。
4。徐锡龄:《中国民众教育发展之经过》,载《教育与民众》,1932(6、7)。
5。夏承枫:《社会教育与学制系统》,载《民众教育季刊》,1932(1)。
6。许公鉴:《草拟中国社会教育系统》,载《民众教育季刊》,1933(1)。
7。赵冕:《本社第一年的回顾与第二年的展望》,载《社友通讯》,1933(2、3)。
8。梁漱溟:《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载《教育与民众》,1933(1)。
9。朱坚白:《民众教育专家会议之追忆与展望》,载《民众教育季刊》,1933(3)。
10。宗秉新:《历史所昭示的本社底前途》,载《社友通讯》,1933(2、3)。
11。顾良杰:《民教专家会议之经过及其结果》,载《教育与民众》,1933(6)。
12。梁漱溟:《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之合流》,载《乡村建设》,1934(9)。
13。赵冕:《本社第二年的回顾与第三年的展望》,载《社友通讯》,1934(2)。
14。顾良杰:《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会议经过及感想》,载《社友通讯》,1934(8)。
15。储志:《中国社会教育社的过去与将来》,载《教育与民众》,1934(8)。
16。俞庆棠:《普及教育与民众教育》,载《教育杂志》,1935(3)。
17。千家驹:《中国的歧路——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载《中国农村》,1935(7)。
18。陈礼江:《建设中的中国社会教育系统及现阶段的民众教育事业》,载《教育与民众》,1936(2)。
19。贾极愚:《洛阳实验区视察记》,载《政治旬刊》,1936(14)。
20。作民:《中国社会教育社的第四届年会》,载《中国农村》,1936(3)。
21。雷宾南:《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流问题》,载《教育与民众》,1940(8)。
22。王璋:《广东省教育厅国立中山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进行计划大纲》,载《乡村建设》,1936(8)。
23。石玉坤:《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1937(77)。
24。张聿飞:《抗战中的中国社会教育》,载《社会教育辅导》,1945(4)。
25。陈礼江:《抗战十年来中国的社会教育》,载《中华教育界》复刊,1947(2、3)。
26。田正平:《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延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4)。
27。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载《历史研究》,1999(3)。
28。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