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黄理斋:《保甲中心之村政建设实验》,载《社友通讯》,第3卷3期,1935。
[167]庄泽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载《国立大学联合会月刊》,第1卷11期,1928。
[168]心水:《现在教育制度的罪恶》,载《生活》,第5卷30期,1930。
[169]于述胜:《民国时期社会教育问题论纲——以制度变迁为中心的多维分析》,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
[170]俞庆棠:《民众教育》,95页,南京,中正书局,1935。
[171]钟灵秀:《识字运动的重要和推行》,载《教育与民众》,第7卷8期,1936。
[172]中华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13~14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173]陈大白、邢广益:《洛阳实验区之新教育实验》,载《民众教育月刊》,第5卷1期,1935。
[174]马宗荣:《识字运动·民众学校经营的理论与实际》,11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75]沙居易:《普及乡村基础教育的实验》,载《社友通讯》,第4卷1、2、3期合刊,1935。
[176]《洛阳实验区近讯民众基础学校之活动》,载《社友通讯》,第3卷12期,1935。
[177]梁漱溟:《乡村运动发生的事实经过》,见马秋帆编:《梁漱溟教育论著选》,30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78]《社务报告第十次理事会决议案执行状况》,载《社友通讯》,第3卷9期,1935。
[180]朱坚白:《论政教合一》,载《社友通讯》,第3卷12期,1935。
[181]《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38~3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82]《大会概况》,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183]《各日开会情形》,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35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84]《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25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85]《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26~27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86]陈大白:《写在前面》,载《社友通讯》,第3卷3期,1934。
[187]《社友通讯》,第4卷1、2、3期合刊,1935。
[188]《社务报告聘请洛阳实验区董事》,载《社友通讯》,第3卷11期,1935。
[189]《社会教育机关实施救国教育方案》,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3期,1932。
[190]《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29~30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91]崔载阳:《八年来民族教育之研究》,载《教育研究》第65期,1936。
[192]《第十三次理事会及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联席会议记录》,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29~131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93]贾极愚:《洛阳实验区视察记》,载《政治旬刊》,第1卷14期,1936。
[194]陈大白、邢广益:《洛阳实验区之新教育实验》,载《民众教育月刊》,第5卷1期,1936。
[195]石玉昆:《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第77期,1937。
[196]“凡国内法定的人民团体举行大会,均须呈请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派员指导”,中国社会教育社系“根据人民团体组织法而成立,同时又是学术团体,所以每次年会均呈请中央党部暨教育部派员指导”。《大会概况》,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9、11~12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197]《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7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98]贾极愚:《洛阳实验区视察记》,载《政治旬刊》,第1卷14期,1936。
[200][美]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王海洲译,87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201]陈蕴茜:《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与民国中山纪念堂建设运动》,载《史林》,2007(6)。
[202]《洛阳实验区近讯几种新的生活方式》,载《社友通讯》,第3卷11期,1935。
[203]保教合一之事业设施可分为政、教、卫三方面,关于政的方面,中心组织为联保办公处,办理联保内容行政事业。民众组织有息讼会,调解人民诉讼纠纷;关于教的方法,有民众学校与乡村小学,包括普及义务教育与成人补习教育。至于在育的方面,有壮丁之军训与社会体育运动,并设备乡村医院及医学卫生事业。此种事业内容虽属简单,但甚适实际需要,而且为各联保所必需举办者。中国社会教育社:《洛阳实验区之政治实验心得》,载《建国教育》,第2卷1期,1940。
[204]中国社会教育社:《洛阳实验区之政治实验心得》,载《建国教育》,第2卷1期,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