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异教徒
做一名犹太人
位于以色列的“阿拉奇姆”(Arachim)组织的一位讲师亚伦·莱维(AaronLevy)拉比给我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两位年轻的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度过了令人筋疲力尽的五年兵役。他们离开了位于黎巴嫩的前线,来到苏格兰旅行。那时正值“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以色列旅游者寻找着比“古典欧洲”更广阔的目的地。而苏格兰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苏格兰平原从各个方面都满足了逃避现实的“心灵需求”,他们得以放松和遗忘。
他们在苏格兰度过了整整一年,拜访各个旅游胜地、修道院和美丽的教堂。他们的足迹遍布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
在接到来自家里的信和照片之后,他们决定是时候回以色列了。当他们站在路边试图搭上开往机场的便车时,一辆巨大的卡车停在他们旁边。
“去哪儿?”司机问。
“去机场,”他们回答。
“上来吧,几个小时后我要到机场卸货。”
在车上,司机开始对这两位搭车人感到好奇。
“你们从哪儿来?”
“以色列!”
司机兴奋起来。他反复询问他们在军队中的经历,以及他们在黎巴嫩战争中的故事。正像我们所预料的,这两个年轻人也很高兴——在这么久之后,还能和某个人分享他们的经历。
两个小时过去了,司机需要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这是苏格兰的法律规定。
“你们想去吃点儿东西吗?”他说。
“为什么不呢?很荣幸。”他们说。
他们找了个餐馆坐下,享受着时光。而那些食物,当然,并不符合犹太教规。司机咬了一口烤培根,大口嚼着食物。他突然停了下来,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
他又问他们:“告诉我,你们真是犹太人吗?”
“当然。”他们为这个问题而惊讶。
“那么我不明白,”司机接着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点儿失望,还有一点点责备的意味,“你们受了两千多年的苦真的就是为了吃我所吃的食物吗?”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但我们感兴趣的正是这个问题本身。
上帝的子民
我们已经证明了犹太民族的存在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犹太民族的历史都充满了一种特殊命运的暗示。但犹太民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为一个犹太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塔木德经》的《伊瓦莫特》(Yevamot)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暗示,但它仅仅让这个谜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拉比教导说:“如果当今有一个改宗者希望加入犹太教,我们对他说:‘你为什么想改宗犹太教?你难道不知道今天的以色列被折磨、被压迫、被践踏、被催逼吗?’
如果他说:‘我知道而我不在乎。’那么我们便立刻接受他……而我们对他说:‘你应该知道当今的以色列既无法获得大好,也不会遭受大难。’”
(《塔木德经》,《伊瓦莫特》卷,第47A页)
我们发现《塔木德经》的这段文字对大多数历史时期犹太民族的境遇进行了极为精确的描述。无论如何,我们先向改宗者展示加入犹太教的负面效果。我们向他描述犹太人(不管他们在哪里)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这会吓阻他迈出决定命运的一步。
最后,如果他仍然决定加入犹太教,我们则向他揭示这个古怪的秘密——当时犹太民族的境遇会毫无预警地改变,他们从来没有取得过绝对的成功和繁荣;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证明了自身出类拔萃的生存能力。
《塔木德经》显然认为犹太民族的各种境遇仅仅是暂时的。“当今”意味着只在此时此刻是确实的。这境遇会改变吗?这个遭受苦难的民族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呢?
犹太民族的祖先们知道这个秘密:正因为犹太民族担负一种使命,才让犹太人难以置信地延续至今。在数不清的地方,在“塔纳赫”中,在犹太民族那永远的“万典之典”[74]中——都不断地记载着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使命。与犹太复国主义的领导者们的观点相反,这种意志并不是像其他民族一样对宁静生活或正常生活的追求。我们注定担负着比那更艰巨的使命。
在多年的流亡与苦难之后,这个具有传奇般的生存能力的民族的不可理解的民族特殊性却在一群劳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它的使命,这还有什么意思呢?哪怕他们拥有犹太文化?我们会仅仅满足于此吗?
毫无疑问:一个曾经漂泊四海的人的最大愿望就是一片他能够驻足休憩的土地。即使在今天,以色列人民仍然在为民族生存而奋斗,却没有时间思索犹太民族的历史使命。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拥有一个乐观的愿景展望。那么犹太民族的愿景是什么呢?
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在大多数历史时期,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都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犹太民族有着自身的命运。人们将犹太民族称为“上帝的子民”。这种称呼有时来自于赞赏的眼光,有时却是公然的嘲笑。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犹太民族为什么被选中作为‘上帝的子民’,而这其中的意义又是什么?”
火炬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