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出杨柳镇,将那片浸透着旧时光的青瓦白墙甩在身后,重新汇入主干道的车流。车厢里很安静,只有空调的低鸣和轮胎碾过路面的沙沙声。
陆知简靠在副驾驶的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飞速倒退的模糊景致上,脑子里却像开了锅一样。陈老爷子的话反复回响——“鬼见愁”、“老黄杨木胶”、“灶底灰”。这些词组合在一起,荒诞得像武侠小说里的药引子,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来自时间深处的笃定。
他试图用自己熟悉的逻辑去拆解:灶底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粒和一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或许能中和矿石中的某些不稳定酸性成分?碳粒的吸附性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老黄杨木胶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必须是它?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得他眉头紧锁,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
苏槿专注地开着车,目光平视前方。她能感觉到身旁之人的沉默与投入,那是一种近乎实质化的专注力场。她没有打扰他,只是偶尔用眼角的余光瞥见他紧抿的嘴唇和微蹙的眉头,像是个遇到了难题在苦苦思索的大学生。
过了好一会儿,首到车子因为红灯平稳地停在一个路口,陆知简才仿佛从深海里浮上来一般,轻轻吁了口气,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子。
“想明白了?”苏槿趁着等红灯的间隙,转头看他,语气带着点调侃,眼神却很柔和。
陆知简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老实回答:“更乱了。感觉像听了个神话故事,但偏偏又觉得……可能真有它的道理。”他顿了顿,像是寻求认同般看向苏槿,“你觉得呢?是不是听起来太不靠谱了?”
苏槿看着他那双带着困惑和求知欲的眼睛,笑了。红灯转绿,她一边平稳地启动车子,一边说道:“靠不靠谱,试过才知道。我觉得吧,有时候老法子能传下来,总有它的原因,可能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法用科学完全解释清楚。”她顿了顿,补充道,“就像我奶奶以前腌酸菜,非得用老井水,用自来水味道就是不对,你说不清道理,但结果就是那样。”
这个朴素的类比,奇异地安抚了陆知简有些焦躁的心情。他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心里那份因为“不科学”而产生的疑虑消散了不少。是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但气氛并不尴尬,反而有种共同守护一份思考的宁静。
又开了一段路,苏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下巴指了指后座:“对了,青团。我看你好像挺喜欢吃的,回来的时候在镇口那家老店又买了几个,你带回去当晚饭或者夜宵吧。”
陆知简一愣,回头看去,果然看到一个印着“杨柳老街”字样的纸袋放在后座。他这才想起,自己刚才在陈老爷子家,好像确实几口就吃掉了一个青团,都没仔细品味道。
“这……怎么好意思,太麻烦你了。”他有些局促,作者“当个作者玩玩”推荐阅读《我的非遗修复直播爆红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感觉又欠了人情。
“顺手的事,别客气。”苏槿语气轻松,“那家店确实挺有名的,我自己也爱吃。”
陆知简不再推辞,低声道:“谢谢。”
他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致,心里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浮现出来。除了母亲,好像很久没有异性会注意到他喜欢吃什么,并且这样自然地照顾到了。这种感觉很细微,像羽毛拂过心尖,有点痒,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视线不太自在地从苏槿握着方向盘的纤细手指上移开。
为了驱散这莫名的不自在,他轻咳一声,重新将话题拉回到正事上,语气也恢复了平时的认真:“那个……回去之后,我想先想办法找找那种‘鬼见愁’矿石的样本,还有老黄杨木。可能需要再去几趟材料市场,或者问问地质方面的朋友。”
“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说。”苏槿应道,目光依旧看着前方,嘴角却微微弯起。她又看到了他那种迅速切换到工作模式的“技能”,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可爱。
之后的路程,两人断断续续地又聊了些关于年画修复和接下来打算的话题,大部分时间是陆知简在说他的技术构想,苏槿安静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或建议。
当车子终于停在陆知简工作室所在的巷口时,天色己经有些暗了。
陆知简解开安全带,拿起自己的背包和那个装着青团的纸袋,再次郑重道谢:“今天真的非常感谢,苏记者。没有你,我们找不到陈老爷子,也听不到这些线索。”
“别老叫我苏记者了,叫我苏槿就行。”她笑了笑,眼神明亮,“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开了趟车,当了回听众。快回去吧,看样子你也有的忙了。”
“好,那你开车小心。”陆知简点点头,推开车门下了车。
他站在巷口,看着白色的SUV缓缓驶离,尾灯在渐浓的暮色中划出两道红色的光轨,首到汇入车流消失不见。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纸袋,艾草的清香似乎还隐约可闻。
回到安静的工作室,陆知简将纸袋小心地放在工作台一角,那里还放着苏槿之前给的那瓶矿泉水的空瓶子。他没有立刻开始研究“灶底灰”的可行性,而是先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拿起一个青团,慢慢地吃着。
这一次,他细细地品尝着那软糯的口感和清甜的豆沙馅,脑海里却不自觉地回放着今天的片段:老爷子缓慢的讲述,堂屋里飞舞的尘埃,还有……苏槿递给他青团时,那自然又带着笑意的眼神。
他甩了甩头,把那些模糊的念头压下去,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灶底灰’固色可能性分析与实验方案设计”。
工作,才是他最熟悉和安心的领域。只是这一次,在敲下键盘的时候,他的嘴角似乎比平时,多了一絲难以察觉的、微小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