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总统的微笑
开篇语:
这一篇继续吐槽学术,要坚持看下去啊!提高思维水平就在这一章了。
边吃边聊吧
听到警笛的声音,戴猛马上减速,并下意识地向右并了一条道,准备在路边停靠。在他还没有做出更多反应之前,警车伴着尖锐的警笛声从身旁呼啸而过,根本就没打算理会他们。戴猛不由得拍了一下脑门,说道:“嘿!聊得太投入了,我还以为这里是美国,习惯真可怕。”
习惯的力量非常大,习惯性行为可以不经过大脑的逻辑思考,直接进行决策执行。对于微反应学习来说,更重要的是,习惯性行为可以作为重要的基线行为之一,来比对他人的异常行为。
华生也笑笑,觉得戴猛的反应挺有意思,心中暗道:“看来是在美国开车落下的毛病。”
戴猛接着说:“不过,我们这样聊,也确实有危险,毕竟是在开车。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坐在桌子旁边,守着一堆盘盘碗碗,聊起来更有安全感。你觉得呢?”
华生连忙说:“老板,我已经吃过饭了,但估计您加班还没来得及吃。我饭量大,再吃点也没问题。听您的。”
戴猛点点头,眼看着前方,一边开车一边想要去哪里吃东西。
和华生想象的深幽素雅、杯盘别致的晚餐环境完全不一样,身边这位领导同志,竟然把车停在了路边一家SUBWAY(赛百味)门口。见在路边巡视的停车管理员迎上来,他便随口说了一句:“买个三明治,10分钟就出来。”言罢,径直往店里走去,似乎和管理员很熟络的样子。
点完三明治,两个人坐下来吃,真的就是纯粹在吃。
电视上正播放着化妆品的广告。美女巧目倩兮的样子,让华生想起一个问题,他问道:“老大,我记得您说过,微表情分析的关键问题是首先过滤掉表演。那么,像广告里这种美好而暧昧的表情,有什么破绽吗?”
表演的秘诀
戴猛抬头看看,而且是认真地看了十几秒,说道:“这广告算演得用心的,如今不多见了。实话讲,我没有找到什么明显破绽,演技精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来反问你一下,我不能肯定她的表情是真的,你能确定她的表情是完全伪装出来的吗?”
简单的一个转换角度,问得华生一愣:“从概念上讲,这种在公共媒体上播出的视频一定是故意表演的,因为拍摄的时候有剧本要求,绝非为了记录演员的真实情绪状态。不过也有可能演员当时真的感觉很美好。”
华生知道,在现代表演训练体系中,有一种主流体系叫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基本上所有的专业表演院校都会使用斯氏体系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斯氏体系的要点是强调演员要表演出的情绪,必须自内而外地进行表演,先在心里模拟出需要的那种情绪,再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不能肤浅地仅仅使用公式化技术。
比如,要演哭戏,演员就要先学会在大脑中想一个曾经让自己难过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还会难过,这就是模拟出悲伤的情绪,然后再表现出来。这样,演员会自然而然地做出真实的细腻的表演,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真实,从而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当然,现在用这种方式表演的演员已经不多了。
不过,华生万万没有想到戴猛竟然会直接承认分辨不出来真假。因为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光彩,去掉言语中的所有修饰词用主干讲,老板的意思竟然是“表演也可以没破绽”。这就等于把所有关于微表情的功效都一笔否定了。
戴猛看到这神情,似乎猜到了他的感受,用手在华生面前晃晃,把他的思绪唤回来才说:“演员的事儿,我回头带你去见见大腕儿。现在我先给你讲个政客的公案。有兴趣吗?”
华生立马猜到了:“克林顿?”
戴猛一惊:“呀!这你都能猜到!”
华生:“在江湖和学术界,关于政客的研究就那几个,最有名的肯定是克林顿案。他否定自己和莱温斯基有一腿时,广泛流传的那个解读‘眼睛和手指方向不一致’显得很荒谬……”
戴猛竖起大拇指,说:“的确。不过,荒谬倒不值一提,看手法估计不是什么正经的科研机构得出来的结论。所以,我要说的不是他。哈哈!”
华生有点尴尬,觉得自己被甩得有点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