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员工看懂了老板
开篇语:
学过微反应的人必须知道,对方说什么不重要,对方为什么会说这些话才最重要。
暗语
立刻,戴猛就明白了薇总的意思。一般来讲,自己说了肯定算,但毕竟还有组织流程,最终结果还需要大老板签字。无论如何,在面试的过程中当众表达了自己的肯定并对应聘者表示祝贺,是越界了。
薇总也许是善意的提醒吧。
既然有了这个提醒,戴猛与张华生握手的时候,并没有用力摇晃,而是点到即止礼节性握过之后即刻分开。
华生从这个握手里解读出来了一些信息。
握手是纯粹的社交礼节,行为人是在100%有控制的情况下做出的握手动作。所以通过分析握手,可以推导出行为人希望表达的态度。
简单讲,抓握力度大、摇晃幅度大、动作频率高,可以判断出行为人想要表达的积极和热情;相反,不怎么用力、不怎么摇晃,也不怎么动,沾沾就分开的,则可以判断出行为人“不热情”。“不热情”可能是不屑于,也可能是矜持,还需要根据环境判断。
分析握手的时候,重点并不在于他握成什么样,而在于他为什么要这样握。
戴猛松开手之后说了一段奇怪的话:“我们公司早晨9点钟上班,下午5点钟下班。干到我这个级别的时候,通常会加班2个小时。当然,初级员工会稍好一些,但加班也是常事,不过好在公司会支付足够的加班费。地下停车场也是公司专属的,员工可以到后勤部办理免费停车证。能不能录用你,还需要领导审批,所以请你安心等待结果。我个人对你的研究很感兴趣,无论录取与否,欢迎有空找我交流。再次感谢你来参加本次面试。再见。”
很显然,张华生对戴猛的态度转变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在那个官方感十足的握手之后。不过后面的这段话,倒是似乎让他安心不少。
因为分析语言的时候,重点也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人类的语言,同样是纯粹的社交行为。理论上讲,每一句话都是行为人在100%控制的情况下说出来的,都有特定的动机。所以,“为什么说”比“说了什么”更应该值得注意。
晚上7点钟,华生出现在地下车库里。他找了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等在那里。
没一会儿,脚步声响起。华生循着脚步声看过去,果然是戴猛。于是,他走出来站到戴猛能看到自己的地方。戴猛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车,两人握手上车后,缓缓驶离。
打破沉默的是张华生:“谢谢老板!”
戴猛哈哈一笑,满意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居然都猜到了?”
华生点点头,也笑起来。
戴猛一边开车,一边问道:“你怎么猜到7点在车库见面的?恰好看了《西游记》里悟空三更学艺那段吗?”
华生的脸上流露出了浅浅的得意,声音也微微提高,答道:“当时还不能确定我是否能被录用。在这种语境前提下,您大可不必把细致如加班时间和地下车库分配政策这样的信息说出来。无心者会觉得说说也没什么,有心的人,比如我,会去想您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以您的水平,肯定不会说很多无用信息。”
语言要经过皮层处理,是典型的社交表达工具,俗话说就是“话是说给人听的”。所以,戴猛后来的话规规矩矩,虽然是说给周围人听的,一些看似不必讲的信息流露,其实是说给华生听的。
华生猜对了。
戴猛是什么样的人?
戴猛不断点头,评价道:“有道理。哈哈,那你就放心跟我单独见面?”
华生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他花了几秒钟整理思路,说道:“我觉得您一开始是确定想聘用我的,我也很想跟着您干。我对您的提问方式非常感兴趣,当然更感兴趣的是您背后隐藏的深厚的专业知识。我一直在留意您的情绪变化。”说到这里,他还是不由自主地轻咳了两声,表示一下歉意。
“哦?有什么结论?”戴猛问。
“两点。第一,您是有意在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很厉害。第二,其实您是个性情中人。”华生答道。
戴猛问他:“何以见得呢?”
华生解释道:“当我回答完同性恋倾向的问题之后,您的表达非常真性情,几乎没有遮拦。要知道,那个问题可是您自己设下的圈套。设局的人还能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不是性情中人嘛!”
戴猛轻轻点了下头,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