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的蝴蝶梦by涂沐讲的什么 > 三天涯萍踪(第1页)

三天涯萍踪(第1页)

三、天涯萍踪

大别山里栗花香

王雅萍

人间五月芳菲尽,大山深处栗花开。孟夏时节,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全国板栗第一县”——罗田,千树万树的栗花,正开得烂漫、恣肆、汪洋,在田野、山岗、溪边、路旁,处处弥漫着栗花馥郁浓厚的芳香。

栗花,像大山里的罗田人一样,朴实无华。说它是“花”,似乎略有些牵强。它的外形有别于春天的百花,颜色相对单一,甚至分不出花瓣和花蕊,一朵花就是一条细长的粉条儿,象一簇长长的“毛毛虫”,初开时淡绿,慢慢又变成极浅的黄白色。但栗花开了,就是满满一树,尽情地绽放着对丰收与幸福的憧憬。

五月的罗田,是一片绿海,而栗花,是绿海中卷起的层层雪浪。那“浪花”,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在闲静的田畈之旁,它们无处不在,无处不是。这时候,倘若你不远千里寻大别山而来,不管是探雄奇险峻,还是求清幽凉静,不管是坐在通往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车上,还是漫步在清新的田园小径,你的目光不能不被它所牵动和吸引,那连成片、排成廊、汇成海的栗花,足以让你眼花缭乱而意醉神迷。

茂密的栗花,是罗田所独有的风景。在枝繁叶茂、高大苍劲的栗树林中,数不清的绿叶和栗花在阳光中萌动,鸟儿在不远的青山中啾鸣。最多的是蜜蜂,树丛里,花丛中,它们小小的身影穿梭着,舞动着,嗡嗡嘤嘤,不畏艰辛助风儿一起甘当“授粉精灵”。这个时候,倘若你在这香韵飘飘的栗花林中漫步,我敢肯定,你的脑海里绝不会闪现出炫目的樱花、桃花、杏花以及淡雅的梨花或者梅花,因为,你无法拒绝这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无法拒绝栗花芬芳对你的亲吻。那是怎样一种香味儿啊,如蜜似酒,却甜而不腻,香而不熏,沁人心脾。听老人们说,在栗花林中呆久了,是会醉人的。难怪每年栗花开放时,总会吸引众多的外地养蜂人来这里放蜂,那醇厚香甜的栗花蜜,也是众多花蜜之中最叫人钟情的了。

栗花开了,离硕果盈枝的时节就不远了。罗田板栗营养丰富,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当地板栗的种植,历史悠久,久享盛名。据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罗田板栗就开始了人工载培,唐代即已盛产,清朝前期就远销南洋。从很早的时候起,罗田当地就流传着一首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2014年新年的第一天,湖北首富、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在异国他乡看到罗田板栗热卖,他难掩心中的激动,立即发微博晒图,感叹道:“在纽约第五大道看到有罗田板栗在卖,依然是糖炒的,依然是家乡的味道。问那位开小店的外国小伙,知道这东西来自哪里吗?对方居然说出LuoTian,作为罗田人,我骄傲啊!”

栗花飘香风轻扬,栗果成就第一乡。板栗是“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的罗田四宝之一。多年来,勤劳纯朴的罗田人不断地精心培育,罗田板栗以品种优良和产量全国第一,赢得了“罗田板栗甲天下”和“板栗之乡”的美誉,吸引了无数的外商来这里投资建厂。如今,板栗更成了60多万罗田人民的“致富果”、“摇钱树”,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年产量达6万吨,系列产值10多亿,成为生态罗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罗田板栗和栗花,让无数热爱自然、钟情乡土人情、崇尚返璞归真、向往大别山风光的游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夏赏栗花,秋打栗果,优游在灵山秀水之间,沉醉于这一山板栗一山歌——

板栗长廊长又长,栗林一片好风光。栗花迎风舞碧浪,栗果笑得露胸膛……

走吧!在这个迷人的五月,让我们循着蜜蜂飞行的路径,循着花香,去罗田,奔向那开满栗花的美丽山乡。

跨越时空的约会

王雅萍

常听人在耳边描绘起罗田河铺镇大别山冰臼群,常看到摄友们在冰臼群拍回的精彩图片,总觉得那片神奇的地方,似乎与我心灵有约,不停地在我意识里召唤,相期一会!

在终于按捺不住的这一天,匆匆从罗田县城驱车两小时赶来这里,却意外地,顿感时空穿越——

巴水源头的天堂河谷,只一步,就从嘈杂喧嚣的现实世界,跨入了一个星外的魔幻宇宙。高天阔地之间,映入眼帘的,只有悠悠头际天、青青原上草、磊磊涧中石,而人,刹那间被缩小成一粒游**在时空里的尘埃,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如梦似幻,仿若隔世……

静坐天堂溪畔,感受着眼前的壮观,我好不容易才按捺住激动的心,努力保持着镇静,终于拿起手机,百度了一下“罗田冰臼”。却原来,这块起源于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广阔地域,直到两三年前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却震憾了众地质专家和学者的心灵,又早已留下了无数驴友和游客的足迹。

据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论证,罗田的这个“大别山冰臼群”,位列全国第四,其规模、形态和地理学价值,仅次于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延庆和江西遂川冰臼群。整个冰臼群沿金盆地河谷呈带状分布,东起关家山村,西至牌形地桥头,长约三公里,又主要集中在百丈崖、打网河和跳鱼潭等三处。

跳鱼潭,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更是冰臼群中风景最佳处。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河谷,满地都是民间传说中天兵天将们留下的“石锅石灶”、“锅碗瓢盆”。据粗略统计,共有深浅各异、大小不一的冰臼千余个。其形千姿百态,有的如澡盆,美女可以坐浴;有的如碗钵,僧尼可以盛粥;有的状若七斗,曲成调羹一弯;有的酷似托盘,可置瓜果几许;有的恰似水缸,盛满了千年的“沙米”。那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冰臼,空则四壁若凝脂,盈则碧水静悠悠。

一行人从震撼里,终于清醒了过来,走下河中细看。一下河,便有一块高约十余米的巨型“山羊”立在河边。我笑着对朋友说,“这是古羊饮水吧?”朋友讶问何意,我说,附近不是有个颇有名气的古羊山吗,那原是天神的羊,它贪此青草,恋此碧水,故尔留在这里了。友咯咯直笑,不置可否。造物之神奇处,正在于一切均可想象。我拿出相机,随意一拍,便从回放中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形象,最让我惊叹的,竟然有一块巨石像恐龙。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眼前见到的仿佛不是冰臼,而是亿万年前的动物化石。

听说“冰臼”之名,在学界一直多有争议。认可“冰臼”一说的专家认为,其成因是冰川“水滴石穿”的结果;称其为“石臼”的学者则认为,这是普通岩石河床经流水亿万斯年冲磨而成深穴。当然这些对我们而言,则无关紧要了,只需要去静静地感受它、感受它蕴涵着的时空岁月、以及冥冥中的某种昭示,也就够了。轻轻地抚摸着被日月风霜打磨、被清风河水冲涮得如丝绸般光滑的冰臼,忽然想起作家刘醒龙描绘天堂美景时的感叹:“莫笑话一块石头愚笨,世人尚为石头,它已成智者。别鄙视一块石头丑陋,众生还是石头,它已开过花!”一刹时,我似乎听到冰臼老人在诉说:是“冰臼”还是“石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亿万斯年的记忆,又还将思考亿万斯年……

沉思在冰臼群中,我看到了远古的冰川时代,那时的此地,遍野白雪,寒冰成峰,冰川一过,气候变暖,原本长期厮守在此处的山峰之雪、悬崖之冰、大地之霜,在滴着泪痕的消融里,或嵌或凿着山岩的冥顽,或钻或抱着山体的宽容,以水滴石穿势不可挡的坚韧,将一切的有形与无形固化在了岁月的经纬之中。

置身于这远隔喧嚣的幽静河谷,看到这幅鬼斧神工长轴画卷,不禁对大自然充满了莫名的感怀。这种穿越时空,带着岁月沧桑、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的美,才是我心中的大美。而我,也似乎在这里印证与读懂了庄子《知北游》里的那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定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冰臼群是地质学家和驴友、摄友的最爱,人间稀有的大别山冰臼群,更是大自然留给家乡罗田的宝贵遗产,不应该永远养在深闺。这“远古的呼唤”更应该成为所有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人必到之处,成为愿相守千年之人的朝圣之地。因为,美丽的自然需要人类去反哺,古老的冰臼能够为爱情作证,山盟海誓可以在这里见证地老天荒。

想到这,耳畔恍若响起一首歌:“如果有一天,世界已改变,当沧海都已成桑田,你还会不会,在我的身边,诉说昨日的缠绵。”我想,今日这场约会一点也不迟。因为,那时年轻的我若早早走近,怕只不过是匆匆一瞥,只当是一缕新奇,过目即忘;而今,历经了岁月的磨砺与沉淀,才真的有所明白!我与它,跨越了时空,是在最正确的时间里,相遇!

河铺梯田美如诗

王雅萍

在广袤的八百里大别山中,罗田河铺,可谓是一片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

这里,不仅有鸡鸣尖、大别山冰臼、唐家山天然岩洞等自然风景,更有天完皇帝徐寿辉祖墓、吴家河孝子祠等人文风光。而近些年,因政府对金盆地旅游的整体开发,炉火湾村一大片兼有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梯田,“撞”到了人们面前。

美的风景,总能召唤和吸引来爱美的人!仲夏时节,正赶上芒种,受河铺镇的殷切相邀,随同黄冈各地五十多名影友堆里,爬山涉岭,感受了这一片风光秀美的大地微雕。

尽管生长在乡村,尽管有过无数次的想象,但站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之颠,艳阳当头、葱茏满目、清风拂袖,我耳边还是禁不住响起了那支传唱多年的歌——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河铺梯田哪,美如诗!

“梯田一望宛如龙,道道层层绕碧峰;疑是叠帛堆翠锦,恍同天路落千重”,这是同行者随口吟出的句子。梯田拾级直上云端,精妙地勾画出世代相传的智慧年轮。骄阳下,男人们吆喝着自家的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耙犁平田,沿千级阶梯,一犁一双脚印,拾级而上,将万亩梯田勾勒出一幅幅弯弯的美景,给天地欣赏;女人们站在云端,如天女散花,将一把把秧苗撒向谷底,一苗一苗地植入男人犁过的梯田,将一湾湾碧波织成一幅幅绿油油的地毯将青山点缀成一派郁郁葱葱天然景象,让自己欢悦。乡人在梯田的耕耘中欣赏辛勤,在梯田的栽插中享受生活。梯田连绵不断,层层叠叠、大气磅礴,与天地浑然一体;美伦美焕,如诗如画。此时远山不语,静谧的蓝天白云下,你可以细致地冥想一种生命的清澈与时光印痕!田垄是纵横于岁月掌心的纹,而田畦里蓄满了时光的秘密!

“谁把深山细画描,一鞭曙色涌春潮。天梯搭起农家梦,借助清风上碧霄”,是本地诗人肖碧源的句子。走近梯田,走进一首悠远的田园诗。诗人,是祖祖辈辈的乡亲。多少年人与自然的抗争,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大地留下了这一首首浪漫而沉凝、轻盈而庄重的**气回肠的杰作。

但我想,这如此美妙的梯田,又何尚不是一首欢快的农耕歌呢?每一处田埂都是一个五线谱,禾锄,犁耙,黄牛……都是跳动的音符,人在做,山在听,水在唱,风在舞,春种,夏长,秋收……梯田里的劳作,是叮叮咚咚、咿咿呀呀的大合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