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txt全文免费阅读 > 第383章 看猫看出家里大猛料(第2页)

第383章 看猫看出家里大猛料(第2页)

他在一尊玻璃柜前停下。里面是一双童鞋,红色绒布面,右脚底部写着一行铅笔字:“给妹妹,等春天就能穿了。”说明牌上写着:1970年冬,甘肃某农场,母亲将此鞋藏于灶台灰烬中,两年后被女儿挖出。母亲已于前一年病逝。

林小满忽然想起BJ-2046曾提到的那个孩子??那个在信中写下“哥哥变成了狗”的八岁男孩。他迅速调取数据库,在早期匿名投稿中找到了那段文字。当时团队以为只是孩童幻想,如今再看,却发现其中隐藏着惊人细节:男孩描述的“狗屋”位于山腰,有铁门、高墙、夜间巡逻灯,“哥哥每天被牵出来叫几声,如果不叫,就会被打”。

这些特征与甘肃某劳改农场附属动物饲养区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区域地质结构恰好处于此次共振波的核心辐射圈内。

“他们不是真的变成狗。”林小满低声说,“他们是被当作狗训练,用来测试人类对羞辱的承受极限。”

他立即联系甘肃地方志办公室,请求协助查找相关档案。对方回复称,该农场资料在1985年一次洪灾中损毁大半,仅存一份职工名单复印件。名单上赫然列着一个名字:赵晨。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林小满猛地拉开抽屉,翻出赵晨手记的扫描件。那座画有神经网络般纹路的山体剖面图再次出现在眼前。他放大图像边缘,终于在右下角发现一行几乎褪色的小字:

>“我在这里,听见了哥哥的最后一声呜咽。

>我发誓,总有一天,这块石头会替我说话。”

原来如此。

赵晨不是普通研究员,他是亲历者。他的“哥哥”很可能就是那个被强迫扮演犬类的青年。而他毕生追寻的“声波共振结构”,并非科学好奇,而是一场漫长的招魂仪式。

林小满当即下令:组建专项小组,联合地质学家、声学工程师与历史学者,对甘肃节点展开实地勘探。同时,向公众开放“迟到者之廊”线上直播通道,邀请所有人见证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三天后,科考队抵达目标山洞。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洞壁布满天然矿物结晶,形如耳蜗,在特定湿度与温度下会产生微弱压电效应。更不可思议的是,洞底岩层中嵌有一块人工浇筑的混凝土基座,上面刻着一组数字:**Ω-7。1968。04。12**。

正是周文昭被捕的日期。

队员们小心翼翼取出基座样本,发现内部藏有一个密封金属管。打开后,是一卷耐腐蚀薄膜,上面记录着一段音频信号编码,以及一行手写备注:

>“致未来的你:

>若你读至此处,请播放这段声音。

>它不属于我,属于所有未能开口的人。”

当晚,江城展馆举行特别仪式。全国三百二十七个合作站点同步接入直播信号。林小满亲手将解码后的音频导入Ω链主系统,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沉默。

接着,一声极轻的呼吸声响起,像是从地底深处缓缓浮出。

然后,一个孩子的声音,带着颤抖与恐惧,轻轻说:

“哥哥……是你吗?”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加入,沙哑而疲惫,却努力温柔:“是我。别怕,我现在不怕了。”

两个声音开始交替讲述??关于饥饿、寒冷、被迫的表演、深夜的眼泪,也关于一次偷偷交换的馒头、一句藏在咳嗽里的鼓励、还有最后一次见面时,哥哥悄悄塞进弟弟口袋的一颗玻璃弹珠。

故事持续了整整十八分钟。

结束后,全场寂静无声。直到不知谁先起头,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从江城蔓延至全国各地的合作空间,有人跪地痛哭,有人紧紧抱住身旁的陌生人,更多人默默打开手机,在社交平台写下同一句话:

**“我们听见了。”**

那一夜,Ω链收到超过四十万条新留言。其中一条来自甘肃当地一位退休教师:

>“我曾在那个农场教过书。那天我听见山里传来哭声,以为是狼。现在我才明白,那是大地在替我们哭。”

而最让林小满动容的,是一条匿名投稿:

>“我也曾是加害者的孩子。我爸是监管员,他常说‘那些人活该’。可昨晚听了那段录音,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

>今天我去坟前烧了他留下的工作日志。

>爸,对不起,我现在才学会听。”

一周后,教育部宣布将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设“倾听单元”,选取十篇最具代表性的“镜像回响”对话作为课文。文化部也将“静默对话工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