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只蚂蚁,散发出来的“波纹”固然极不起眼,很容易就被大地群山那复杂而多变的“波纹”掩盖掉。
可一个蚁巢,聚集着数以十万计,乃至数百万计的蚂蚁。
它们哪怕全部藏在大地之下,不显露丝毫痕迹,可它们迭加在一起的“波纹”,却也让它们在耿煊眼中变得醒目异常,无法忽略。
在有了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按图索骥,在经过一次次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之后,耿煊也终于“听”到了它们的动静。
这时,“地听术”却不再是入门,而是已晋入到了小成之境。
如此快速的进步,除了更高修为、更高眼界、更多秘术、技能等因素带来的综合加成之外,还因耿煊再次按了“加速键”——一次“霸王之悟”。
此后,利用同样的方式,耿煊又“听”到了八九里外的一处密林中,一头野猪与五条鬣狗之间的生死血战。
这时,“地听术”已顺利从小成晋入大成。
此刻,身周浓雾已经变成了淡淡的薄雾,太阳完整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就这样,随着对“地听术”的掌握越发精深,耿煊的“地听”能力,以他身处之地为中心,向着大地相连的四面八方极速扩散。
可随着“地听”范围的扩大,困扰从“‘听’到的动静太少”变成了“‘听’到的动静太多”。
面对如浪潮一般,从四面八方传入体内的动静。
耿煊需要将这些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区分开来,并将那些不需要的“杂声”过滤,只将他需要的那一部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其复杂困难的程度,更甚于“听”到这些动静本身。
从这一刻开始,这项能力,也开始彻底超脱出“听声辨位”的范畴。
当耿煊完全掌握这种能力,“地听术”已经顺利从大成晋入大师境界。
到这一步,耿煊把握到了这门秘术真正的内核本质。
这门秘术,其实是对“波纹”的深度探索和解析。
从这点来说,其和“点兵术”存在某种共性。
只不过,“点兵术”探索的“波纹”,来自于人,最终也作用于人。
而“地听术”探索的“波纹”,却来自于大地。
此刻,耿煊身处的半山平地,雾气早已消散。
几乎已经位于中天的暖阳,将他沐浴在和煦的光明中。
从数步之外的蚁巢,到数里之外的群兽争锋,到十数里外的流泉飞瀑……
地听术,“听”大地。
这些通过大地“波纹”的变动,传入他脑海中的,生机勃勃的大地交响,不断的浮现,又不断的隐没。
最终,留存在耿煊脑海中的,只有一柄柄铁锤此起彼落,不断敲击岩石的清脆鸣响,一辆辆满载岩土的车轮重重碾过地面的闷响,一道道宛如鼓槌敲击大地一般的马蹄哒哒声。
这些声音,全都来自几十里外的工地。
通过“地听术”,耿煊就像是打开了另一幅视野。
那些相互远离,无法视线相通的十几处工地,还有那从一处处工地延伸而出的便道,通过声音的方式,在他心中还原出来,就像是开了全地图一般。
仔细感受了一番大师境“地听术”所能带来的奇妙体验,几乎原地不动,站了一个上午的耿煊,终于结束了这奇妙的修炼。
稍稍活动了一下变得有些僵硬不适的双腿。
耿煊将挂在树上的布袋取下,寻了一块干净的,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巨石坐下。
沐浴暖阳,面朝群山,将干瘪的肚子填饱。
而后,耿煊也不起身,在这惬意闲适的心境中,将那本来自于孟铁心的笔记取出。
从第一页开始,慢慢的翻阅了起来。
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悠闲起来。
从日当正午,到逐渐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