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一名身穿大明官服的青年。
正带著一群护卫,恭敬的等候著。
正是单保家,朱桂一手提拔起来的。
如今是朱桂在倭国势力的总负责人。
船只靠港,朱桂走下跳板。
“属下单保家,恭迎殿下!”
单保家激动的单膝跪地。
“起来吧。”
朱桂扶起他,打量著这座已经初具规模的港口,满意地点了点头:“干得不错。”
“全赖殿下天威。”
单保家跟在朱桂身后,一边引路,一边匯报导:“殿下,我们以石见银山为中心,已经彻底控制了周边的出云,石见,长门三国。当地的大名,要么被我们剿灭,要么已经向我们宣誓效忠。”
“我们在这里招募流民,开採银矿,建立工坊,屯田练兵。”
“如今,石见城內,常驻汉民已有三万,归化的倭民超过十万。我们手里,有一支五千人的新军,全部装备了我们自己兵工厂生產的火銃和火炮。”
单保家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不瞒殿下,如今的石见,就是这倭国的国中之国。便是那京都的幕府將军,也不敢对我们有丝毫小覷。”
朱桂听著匯报,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石见银山,只是他当时全球布局中的一个小小棋子。
可这枚棋子,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
“很好。”
朱桂停下脚步,拍了拍单保家的肩膀:“传令下去,让船队休整三日。三日之后,舰队主力隨我继续北上。”
石见城,这座建立在异国土地上的大明飞地,此刻正展现出一种与周边倭国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
港口內,码头工人喊著號子,將一箱箱沉重的银锭装上货船。
城中,新修的石板路乾净整洁。
两侧是规划有序的汉式民居和店铺,往来的行人无论是汉人还是归化倭民,都穿著统一的蓝色或灰色工服,行色匆匆,却秩序井然。
在这座城池的最高处,是总督府。
府衙大堂內,单保家正恭敬地向朱桂匯报著近两年的成果。
“殿下,倭国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混乱。安南那边是亡国之战,这里……这里更像是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自相残杀。”
“南朝和北朝的那些大名,早就打红了眼。”
“如今他们的战爭,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今天你攻破我的城池,明天我扫荡你的村庄,然后把抓到的对方领民,不听话的武士,甚至是破產的领主,打包卖给我们。”
“以此换取铁器,粮食和我们工坊里织出的粗布。”
单保家深吸了一口气,报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殿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我们石见港中转,送往南洋和新大陆矿场的倭人,已经超过了百万之数。”
“根据我们的估算,倭国如今的总人口,恐怕已不足千万。”
“这场交易,还在继续扩大。”
他以为会看到殿下震惊或者厌恶的表情。
但朱桂只是平静的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很好。”
“人口越少,將来我们彻底接管这片土地时,遇到的麻烦就越小。”
朱桂放下茶杯:“让他们继续打,继续卖。我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南洋的种植园,新大陆的矿坑,都需要人去填。”
朱桂对这片土地上的悲剧毫无同情。
在他眼中,一个混乱,衰弱,不断失血的倭国,远比一个统一强盛的邻居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