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文章的题目处,劈头盖脸三个大字:荔枝赋。
梅尧臣:?
不是,你们一个两个神童都这么有个性吗?一个,你来写了篇食评???
这对吗?
梅尧臣到底还是年龄大、见识多,就算被?俩神童的不走寻常路震惊了?一下,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了?下去。
他怎么会不了?解杨安国呢?要真是学生写出?了?糟糕的文章,这个人肯定自己藏着掖着了?,绝不会放出?来供人观瞻。既然这么做了?,说明文章自有其过人之处。
梅尧臣便从这题目开始,一字一句地往下读了?起来。
《荔枝赋》文如其名,开篇就写了?一通荔枝有多么的好吃。坚硬扎手?的外壳下,其果肉莹白如肉,甘美如饴,晒成干比浸了?糖水的蜜饯还要甜。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唉,我从赵小?郎那?儿薅的一把,一个晚上就吃完了?。但还是感觉不够吃,至少要一天吃三百颗才够吧?突然就能?理解杨贵妃了?。
提到杨贵妃,苏轼就沸沸扬扬议论起了?前朝的典故。话语中不乏有为?她开脱之意,看得梅尧臣眉心直跳。旋即,苏轼又话锋一转,说荔枝这么好吃,官家都能?忍住不劳民伤财,只让岭南晒成贡品送入京中。唐朝骤发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没有官家这样的好君主吧。
后半段倒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颇见讽喻劝谏之意。只是……能?不能?不要三句离不开“荔枝真的很好吃”啊?粗略一算,类似的内容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二还多。简直是篇美食科普文了?。
杨安国淡淡自矜道:“你看了?,觉得如何??”
梅尧臣一看就知道——这是等着他夸呢。可他偏偏不想见人得意的样子?,也故作矜持地说:“难怪祭酒要头疼了?,此文如未琢之璞玉,颇见稚子?天真心性。”
旋即,不等人开口,就把扶苏的文章塞了?过去:“你且看看这个,苏小?郎的文章尚有可雕琢之处,这一篇,我已不知道该如何?雕琢了?。”
杨安国半信半疑地接过,过一会儿,在梅尧臣早有预料的眼神中,嘴巴张成了?“o”型。
“……他竟然如此敢写?”
就连范公当?年的改革,也只涉及隐田、恩荫两项,不曾对军队建言献策。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犯君主的忌讳啊。
梅尧臣不无庆幸地说道:“幸好只有你我二人看到此文章。”
“是啊。”
杨安国背着手?,看到《荔枝赋》的无语都消散了?不少,转而变成深深的无奈。这两篇文章,无论哪一篇都足够有特色,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批改。但他们的文笔、用?词的精当?是完全没问题,甚至足可夸耀的。难道这就是教天才的烦恼?
他沉默了?一会儿:“罢了?,写了?就写了?。你万不可挫了?他心性。”
梅尧臣:“我正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