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意正浓。
而“家滋味”的故事,正如灶台上那锅老卤,在时间的文火慢炖中,愈发醇厚绵长。
初雪飘落时,“家滋味”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
满头银发的沈老先生拄着拐杖,在孙女的搀扶下走进店门。
他颤抖着手指向墙上那幅《唐菓子图鉴》复印件:“这个……这个纹样……”
李苏连忙上前搀扶。
原来沈老竟是江南点心世家传人,祖上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差。
他带来的那本虫蛀严重的笔记,记载着更多失传的宫廷点心制法。
“外婆的厨房”数据库再次扩容。
更奇妙的是,当沈老的笔记被扫描录入时,系统界面突然绽放出璀璨光华:
【检测到关键文化碎片,触发隐藏任务:“文明的味觉拼图”】
【当前进度:27。集齐碎片可解锁“中华饮食文明基因库”】
这个发现让全家振奋。
李苏立即组建“文化寻味小组”,由小雨带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其他五本可能存在的饮食笔记。
寻味之旅充满惊喜:
在山西老宅,他们找到记载面食文化的《面典》;
在川渝古镇,发现记录百味调和的《蜀味杂钞》;
岭南茶楼里,获赠海外华侨的《侨乡点心录》…
每本笔记录入时,系统光屏上的文明图谱就亮起一块。
当第六本笔记——记录西域饮食的《胡食考》被扫描时,图谱已显现出清晰的脉络。
然而最后一块碎片迟迟不见踪影。
就在大家几乎放弃时,转机以意外的方式出现。
某日,太阳国茶道大师竹内先生再次来访。
他取出祖传的漆盒——里面竟是用汉字夹杂假名记录的《遣唐使茶点录》,正是最后一块碎片!
七本笔记在系统中汇聚的刹那,整个操作间被金光笼罩。
光屏上浮现出浩瀚的银河,无数饮食文明的光点如星辰般流转、融合。
【文明基因库解锁成功】
【授予终极称号:文明滋味守护者】
这个基因库的神奇远超想象:
它不仅能复原任意朝代的失传菜肴;
还能推演味道的演变轨迹,甚至模拟“如果历史改变”的味觉可能;
最神奇的是“文明交融”功能——能创造出既传统又未来的全新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