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现在最时髦了,有收音机的家庭都能听到收音机放的这个歌,那调子一起来,都要跟着哼哼几句。
连村里现在都不哼“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该哼“上海滩”了。
唱得多了,小同志们就记住了这个大城市的名字,幻想着这个大城市该是如何的灯红酒绿,以后也要去见见世面呢。
庄玉林说:“那你们去海市吧,我要去京市读大学。”
班上的小同志,庄玉林是头一个说要去读大学的,其他小同志也不是没想过,家里的家长就说了:“上大学,考了多少分?人家下来的知青还有考了好几回都考不上,最后还不是巴巴的回城里去了。”
哪里是这样好考的呢。
去年他们公社还有知青,今年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也都走得差不多了。
娶了知青的人家也有,在回城跟不回城也是闹过的,跟庄民国他小舅子那样,风平浪静,半点没闹起来的也不是没有。
下放多年,早就融入到当地了,在当地娶妻生子了,回去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的,没有班接,一大家子只有在分到的小房子里过,吃喝都要钱,他们回去住几天还好,要一直住下去,那些兄弟姐妹还能同意?
在乡下虽然没有城里的那些,但有房子住,一家人只要不偷懒,能吃得饱饭,不比现在拖家带口的回城好。
舅母杜青就不回去,还隔三茬五给城里的爸妈写信,给他们寄些当地的土货,那边得了东西,跟这个女儿走动起来,也不时给他们回一点来。
他们寄过去的东西才值几个钱,那边爸妈心疼闺女,寄过来的票子钱就够他们买多少的了。
庄民国这个舅母聪明着呢。
小同志们还在问:“读了大学要做什么?”
“上工啊,大学生毕业了都是当工人的,我觉得还能当科学家,我以后要造电灯,让我们家也照上电灯,我还要造汽车,让爸爸妈妈开上汽车。”
小同志们不断点头,哦,原来要当科学家要读了大学啊。
“那我们也要考大学,我要造机器,以后干农活就不用自己动手了。”
三年级一班的学习风气被带动了起来,邱老师最有感触,在下一次写的作文中,把几乎全班的小同志作文一角裁了下来,贴在教室后,那里,都是班上小同志们的豪情壮志。
他们的,梦的发源地。
庄民国经常往省城跑,家里就时不时添点东西,小到牙膏牙刷,毛巾,大到衣服首饰,就在入冬前,庄民国给向婆子和陈夏花各买了个金镯子。
他亲自给陈夏花戴上。
向婆子摸着金镯子,眼里都含着泪花:“你爹没给我买过一样首饰,没想到我儿子真给我买上了。”
庄炮仗说:“我给你编了多少个蚂蚱。”
向婆子说,“蚂蚱是蚂蚱,首饰是首饰。”
靠编蚂蚱娶上的媳妇,有什么好炫耀的不成。
家里每个人都有份,庄玉林他们兄弟有课外书,玩具,省城的铁皮汽车,玩具枪,兄弟俩都有份。
庄玉林感受到了老父亲沉甸甸的爱意,他们班上的小同志说得没错,他们爸爸妈妈对他们真好。
“爸爸,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你们是我儿子啊。”
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
庄民国老是往家里买东西,可能就是想弥补他们上辈子没有的,上辈子人家问那些“你们没有吃过果丹皮吗?”,“乡下来的孩子,第一次喝汽水吧?”
一毛钱一根的果丹皮,五毛钱的汽水。
他可能只是不想让这些无意伤人的话再让他们经历一次,所以想让他们把所有的都尝一尝,不会再因为这些话自卑。
哪怕庄民国也没问过他们难不难过,自不自卑。
这个道理,几十年后的家长都明白,别人家有的,也想给自家的孩子买一个,买不起真的,就去买个假的,买个塑料的,看着都差不多,也相当于都是同一个玩具了。
为了孩子的快乐。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大家周四好,没什么好说的,留言2分发红包吧。
68、第6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