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哪家姑娘喜欢的,现在提出来,父皇给你们赐婚。”
大皇子与三皇子默不作声,二皇子左右看看,便也闭上了嘴巴。
景仁帝挑眉:“既如此,那便由父皇为你们挑选了。”
他沉吟片刻,给二皇子定了礼部侍郎的女儿。
随后景仁帝看向三皇子,笑道:“你母妃前些日子不是同慕容统领家的姑娘蛮投缘,便选她了。”
三皇子面色如常,并没有因为娶到一名家世显赫的女子而喜上眉梢。
“谢父皇赐婚。”
景仁帝又道:“听说前几日老大往董家送了东西?”
大皇子回道:“前几日同几家的儿郎们到郊外跑马时惊了董小姐,儿臣心有愧疚,便叫人去探望了一番。”
景仁帝神色淡淡:“那倒是有些缘分。”
话虽这么说,景仁帝却并没有像为三皇子那般痛快赐婚。
大皇子神色自若,好似并不把赐婚一事看的太重。
屏风内,董珍停了手里的动作,神情有些恍惚。
杜玲抚着她的手,没有说话。
她看了一眼董夫人,却发现董夫人的神情并不意外。
看来,董大人与大皇子早有决定了。
杜玲心想着,视线落在董珍的身上。
但董珍,并不知道这件事。
大长公主听着外头的动静,突然叹了口气,惹来太后的疑惑的神色。
“儿臣只是突然想起了静姐姐,若她还在,怕是也如德妃一般为孩子张罗婚事吧。”
德妃正是三皇子的母亲,而大长公主嘴里的静姐姐则是故去的先皇后,也是大皇子的母亲。先皇后嫁与皇帝时,先帝还未打下这江山。
景仁帝是先帝长子,先皇后是长媳,男人们在外征战之时,便是先皇后在内操持。好不容易等到大周朝立,先皇后却因多年劳累损了根基,在大皇子六岁时便去了。
现在的皇后,是先帝登基数年,立太子时为景仁帝挑选的,出自名门望族,也是先帝笼络这些贵族的手段之一。
太后被大长公主这么一说,也想起了从前那些日子,不由得心生感慨。
“文华,扶我起来。”
太后吩咐道,身侧的文姑姑连忙搀着她起身。
景仁帝这头迟迟未给大皇子定下侧妃人选,朝臣们虽没有开口,神色却也都有些异样。
景仁帝膝下子女众多,不提那些夭折的,还有七子十二女。
其中大皇子出自先皇后,二皇子出自淑妃,三皇子出自德妃,四皇子与五皇子的生母则是两位昭仪,六皇子出自现在这位皇后。
三皇子出生后,宫里连着诞了四五位小公主,隔了好几年才出了四皇子。
这也就导致几位皇子里,只有前头三位年纪较大些能出来做事,其他皇子都还在文华殿里读书呢。
景仁帝虽登基时间尚短,但朝里早早便催促他立太子。
立太子一事关乎朝本国纲,是重中之重,按祖制需立嫡立长。按理来说,在六皇子尚且年幼之时,应立大皇子为太子。
但景仁帝的态度却十分模糊,比起大皇子,似乎三皇子更得他的心意。
雄狮尚且年壮,任何一头狮子成长起来都会威胁到雄狮的地位。
天家的父子情比寻常人家复杂多了。在景仁帝仍旧身强体壮的年纪,朝臣们并不会表现出自己对某位皇子的亲近。
而姻亲,则是站队最为隐晦也直白的方式。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