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父子二人回到乾清宫的时候,日头尚早,离正午还差些时辰。
康熙抱着胤礽迈进殿门,一股凉丝丝的穿堂风迎面扑来,顷刻间便将一路走来的燥热拂去了大半。
他抬眼瞧了瞧殿内的西洋钟,转头吩咐梁九功:“再过两刻钟传膳。”
候在门口的梁九功躬身应了声“嗻”,利落地往后厨去了。
康熙把怀里的小人儿轻轻放下,拍了拍他的小肩膀,指着御案前的空地:“来,保成,站稳了。”
胤礽“啪嗒”一声站定,小身板挺得像棵小青松,应道:“是,阿玛。”
康熙走到御案前提笔挥毫,在宣纸上落下四个遒劲大字——宁静致远。
待墨迹干透,他将纸递到胤礽面前,语气温和却不容商量:“时辰尚早,保成去把这四个字各写五张,写完了拿给朕看看。”
胤礽接过纸,瞅了眼上头的字,又点点头,脆生生地应了声:“好的,阿玛。”
说完,他“噔噔噔”地跑到自己专属的小书桌前。
那张小桌子是康熙特意命人安置在御案旁边的,尺寸正适合胤礽的身量,桌腿裹着绒布防他磕着。
桌上还摆着个小小的砚台和一摞裁好的宣纸。
父子两人一大一小并排而坐,倒有几分有趣。
胤礽把纸铺好,握着内务府专门做的毛笔,心里却没想着跟阿玛撒娇耍赖。
康熙对他的功课一向抓得紧,上次他写漏了一张大字,康熙虽没骂他,却陪着他一起重写了十遍。
想到这儿,胤礽更用力地攥了攥笔杆,蘸墨时,还特意学着康熙平日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在砚边刮去多余的墨汁,试图理出个笔锋来。
康熙坐在御案后,翻开一本奏折,余光却不时扫向胤礽。见小家伙低着头,抓笔的姿势虽仍显稚嫩,但一笔一画倒也认真。
康熙给的这几个字不算难,胤礽照着样子写了第一个“宁”字,笔锋虽软,却也把横画写得平平整整。
刚写完最后一笔,他突然想起什么,抬头朝着御案方向喊:“阿玛,咱们中午还是吃御膳房的东西吗?”
他皱了皱小鼻子,语气里是掩不住的嫌弃:“那些菜老是温吞吞的,一点都不香。”
御膳房的东西虽精致,可总是提前备好的,端上来时多半凉了,味道也少了些鲜活。
胤礽私心更喜欢乾清宫小厨房做的菜,热腾腾地端上来,香得让人直咽口水。
康熙从奏折里抬起头,瞥了他一眼,语气淡淡却带着点揶揄:“怎么,又馋小厨房的菜了?”
他放下朱笔,摇了摇头,“不吃御膳房的,今天咱们开小灶。”
胤礽脸上绽开个大大的笑:“好耶!”
可还没等他高兴完,康熙已敛了笑意,语气转沉:“写字的时候要专心,别毛毛躁躁的。太子爷心思若全飞去了菜盘子里,这字还能看吗?”
“哦……”
胤礽赶紧收了笑,乖乖埋下头,不敢再分神。
五张大字其实不算多,胤礽专心写起来,不过一刻钟就写完了。
他把纸一张张叠好,捧着跑到康熙面前,献宝似的递上去:“阿玛,保成写好了,您瞧瞧。”
康熙接过纸,一张张仔细看。
胤礽的字还带着孩子气的软嫩,但架构工整,横平竖直,瞧着已有了些模样,比上次进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