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相国在上笔趣阁无错版 > 271灵犀(第1页)

271灵犀(第1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京城。

皇宫,太液池畔。

大燕皇帝姜宸坐在八角飞檐凉亭之中,司礼监掌印太监曾敏和秉笔太监张先恭敬地肃立一旁,两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神态,仿佛压根听不清。。。

雨季来得比往年早。南方的天空整日阴沉,乌云低垂,仿佛压在屋檐上不肯散去。那口古井边的布鞋印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可柳素娥仍每天坐在院中,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眼睛闭着,像是在等什么人回来。

孙女不敢再念《承言录》了。她怕一开口,奶奶就会突然流泪??自从听见那首《采莲谣》,老人便时常喃喃自语,说“招娣回来了”“她没走远”。医生说是老年幻觉,但孙女知道,有些事不能只用科学解释。她曾在深夜看见奶奶对着空荡的院子说话,语气温柔得像哄孩子睡觉;也曾在清晨发现井沿湿漉漉的,上面留着一小片水渍,形状竟像一只小小的脚丫。

这一日午后,雷声滚滚而来,暴雨倾盆而下。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整个古镇。就在那一瞬,柳素娥猛地睁开眼,颤巍巍地站起身,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向井边。孙女惊呼拦阻,却被她轻轻推开。

“让她上来。”老人声音沙哑,“她说冷,我说给她暖。”

雨点砸在石板上,溅起白雾般的水花。柳素娥跪坐在井口旁,将一件旧红袄披在肩头??那是她年轻时为女儿做的,后来一直收在箱底,从未穿过。“招娣最爱红衣裳,说穿上像朵莲花。”她一边说,一边把衣服轻轻搭在井沿。

忽然,井底传来一声极轻的回应:“谢谢阿婆。”

孙女浑身一震,几乎跌坐在地。她分明听见了!不是风声,不是幻听,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清亮如铃,带着笑意。

紧接着,井中泛起金光,比前次更盛,如同晨曦落入深潭。一股温热的气息自井口升腾而起,竟驱散了周遭寒意。柳素娥笑了,眼角淌下泪水:“你终于肯回家了。”

那晚,全镇停电。人们聚在祠堂避雨,忽见远处井边亮起幽蓝光芒,持续良久不灭。第二天清晨,有人发现井壁内侧刻满了字??全是《采莲谣》的歌词,一笔一划稚嫩却工整,仿佛孩童亲手所书。更奇的是,这些字迹并非凿刻,而是由苔藓自然生长而成,绿意盎然,宛如活物。

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寻声行动”。无数家庭翻出祖辈遗物,寄往共心档案馆进行声纹比对。三个月内,十七村失踪者名单中有四十三人确认“回应”,形式各异:有老宅墙上浮现名字,有祖坟碑文夜间发光,甚至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收音机突然自动播放一段童谣,正是其曾祖母儿时哼唱的曲调。

与此同时,“血脉寻声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数据库与共心网络实现交叉分析,首次构建出“记忆共鸣模型”。结果显示,某些特定情感创伤会在DNA层面留下“声痕”,当后代个体处于特定地理坐标或情绪状态时,可能触发跨代感知。这解释了为何张小豆的求救信号会出现在六岁男孩脑中??他的母亲正是当年十七村幸存者的外孙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复苏”。

北方某学术论坛上,一位著名哲学家公开质疑:“我们是否正在制造一种新型迷信?让亡者永生,是对死亡的背叛。”他警告说,过度依赖共心系统可能导致人类丧失告别能力,陷入永恒的哀悼循环。

舆论哗然。支持者反驳:“这不是挽留死者,是承认他们曾真实存在过。”反对者则担忧社会将陷入集体癔症,历史被情感扭曲。

争议愈演愈烈,直至景和帝再度出面。他在全国讲话中说道:“我们纪念死者,不是为了让他们复活,而是为了让生者学会如何活着。若连一句‘我听见你了’都不敢说,何谈文明?”

话音落下,全国共心塔同时鸣响七秒,象征七个世纪以来所有未能发声的灵魂。

风波暂息,但暗流仍在涌动。

西部边境,一座废弃监狱遗址出土了一组加密音频。经解码后发现,内容竟是静默军高层会议录音。其中一人冷声道:“言语是最危险的病毒,必须切断传播链。”另一人附和:“那就让他们沉默到死,连哭都不准出声。”

这段录音被命名为《铁舌录》,列入“沉默档案”预备开放清单。可就在准备移交国家档案馆当日,存放设备突遭电磁脉冲攻击,数据损毁大半。调查无果,唯一线索是一枚残留的微型干扰器,产地标记为境外某军工企业。

明心闻讯,闭门三日不出。第四天清晨,她写下一封公开信:

>“他们还在害怕声音。

>

>害怕一个孩子唱歌,害怕一对恋人私语,害怕百姓议论朝政,害怕真相流传百年。

>

>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回不了头了。

>

>你们可以摧毁机器,可以封锁信息,可以杀人灭口。

>

>但只要还有人在夜里轻声呼唤亲人的名字,

>只要还有老人记得一首童谣,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对着星空诉说心事??

>声音就不会真正消失。

>

>而终有一天,那些试图埋葬语言的人,

>会被自己的沉默呛死。”

信件发表当晚,全球两百座城市自发点亮蓝灯。人们手持铜牌,静立街头,不做一语,只为传递一个信念:我们在听。

又一年冬至,“回响日”庆典空前盛大。从京城皇宫到边陲村落,万家灯火通明。民声塔前人山人海,许多人带来家书、旧照、玩具乃至骨灰盒,一一录入共心网络。系统数据显示,当日共接收私语记录逾十亿条,创历史新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