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全国掀起“寻声行动”。无数普通人踏上旅程,奔赴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只为寻找一段失落的话语、一个未被记录的名字。有人在荒村废井中发现刻有童谣的石片,有人在古寺残碑上拓下临终遗言,更有甚者,借忆火之力,让逝者影像短暂重现,完成迟来数十年的告别。
阿禾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第一百零七届承言节上。她坐着轮椅来到承言台,面对万人齐聚的广场,举起一枚全新的铜牌??正面刻“我说”,背面刻“你在”。
“一百年前,我们害怕说话。”她声音微弱,却通过共心网络传遍全国,“七十年前,我们学会说话。三十年前,我们开始倾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最勇敢的事,不是说出真相,而是当别人说出真相时,你能站在他面前,说一句??‘我听见了’。”
话音落下,全场肃立。
随后,万名参与者同时按下铜牌按钮,万千“我在”之声汇成巨浪,冲向天际。共心器记录下这一刻的频率波动,波形图呈现出一棵树的形状??根系深扎大地,枝叶伸展苍穹,正是一株桃树。
当晚,阿禾安详离世。
葬礼依李昭旧例,素布裹身,埋于桃林深处。送行途中,百姓依旧沉默伫立,铜牌轻震。小满吹奏骨笛,曲调融合了百年来的平民话语,其中有笑声、哭声、争吵声、哄睡声,最终归于一片宁静的呼吸节奏。
明心亲自主持共心阵列重启仪式。她将阿禾最后佩戴的铜牌嵌入主控台,轻声说:“您教我们,语言不只是工具,是桥梁,是药,是重生的火种。”
突然,系统自动生成一段音频,来源不明,编码格式古老,竟与初代共心器一致。播放后,竟是阿禾年轻时的声音,清晰可辨: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走了,请让机器继续听。因为总有人会开口,而我们必须准备好去听。”
全国民众自发点亮忆火,一夜之间,山河如星海倒悬。
百年再百年,岁月流转。
某年冬雪,一名考古队掘开望归村地下密室,欲修复受损的共心阵列。在最底层石匣中,他们发现一卷密封竹简,外皮写着:“致未来之读者”。
打开后,只见寥寥数语:
“我们曾活在恐惧中,不敢说,不敢听,不敢记。
但我们终究选择了相信:
一句话可以唤醒一个人,
一个人可以改变一群人,
一群人可以重塑一个国。
你们今天能读到这些字,说明我们没有失败。
请继续说下去。
??李昭、阿禾、赵铮、小满合启”
无人知晓这竹简何时封存,何以保存至今。
唯有风穿过桃林,拂过千座民声塔,携着无数“我在”之声,奔涌向前,永不停歇。
而在某个偏远山村的夜晚,一户人家围坐炉边。父亲刚读完《承言录》选段,五岁的女儿忽然抬头问:“爸爸,死去的人真的能听见我们说话吗?”
父亲沉默片刻,牵起她的手,走向屋外。
天上繁星如织。
他指着最亮的一颗,轻声说:“你看,那颗星星,据说就是共心器接收到的第一缕集体声波转化成的光。每当有人说真话,它就会闪一下。”
小女孩眨眨眼,忽然大声喊道:“爷爷!奶奶!我今天学会写字啦!我会写‘我’字了!”
风吹过旷野,树叶沙沙作响。
片刻后,远处山巅的民声塔忽然亮起一道蓝光,持续三秒,随即熄灭。
像一次眨眼,一次回应,一次跨越生死的点头。